句子
造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作文
开头
段落
-
做一个追梦的人平时常常一起玩的街坊邻居,熟悉得知道我们用的冰箱是什么牌子的街坊邻居,要好得能倾吐秘密的街坊邻居,谈起他们的梦想,你知道是啥吗?说真的,我也不知道。借着这个活动,我采访了一下住在楼下的邻居浩浩弟弟,问问他的梦想是什么。浩浩的家里,俨然是一个五年级小男生的天地,书桌、钢琴、贴满奖状的墙和自己创作的画,说起自己的梦想,浩浩有点困惑,拿不定主意的样子。六年级 700字 散文
-
命悬一线的生命托举[2]赞美托举哥的作文:命悬一线的生命托举6月3日上午11时30分,广州市天河区东圃怡东苑小区的街坊经历了一番生死救援。因外公外出买糖,住在4楼的三岁女童琪琪爬上阳台,身子不慎掉进花架空隙,脖子卡在花架上,身体全部悬在半空中。街坊发现后,纷纷赶来采取各种办法救援。有人拉着被单在楼下守候,还有清洁工找来床垫垫在地上……初三 650字
-
游黄龙溪我的家乡双流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黄龙溪古镇更让我无比骄傲,它令双流锦上添花,这次我就有幸去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汽车缓缓驶过宽敞的马路,在我无限的期待下,我终于来到了这个人间仙境——黄龙溪。黄龙溪的新街巧妙得融合在古街坊之中,农家小院把人们带入了古朴宁静中,青瓦阁楼旁水而建。走进古街坊,更令我深刻感受到黄龙溪的古香古色。六年级 550字 写景
-
夕照街黄昏时分,夕阳是金色的,金色的夕阳显得从容而华贵。夕阳撒向一片古老的街坊,把古老街坊中那条被时光包装过的长街染指成金光闪烁:长街路面过去那形态怪异、象形、让人们产生几多联想的青石板,被那烟红色、平整规则的地砖取代,烟红色地砖表面映射出夕阳的光辉。新栽种的两行银杏树,恰似两遛天堂伞,整整齐齐、列队于街边,将道边的建筑物弄成了半遮琵琶面。初一 1000字 记叙文
-
找妈妈豆芽要去找妈妈,从他记事起就有了这个想法。豆芽的妈妈是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走的,再也没回来。豆芽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他用最丰富的想象勾画着妈妈的样子:大眼睛,长长的头发,带着卷儿的那种,圆圆的脸庞,白净的皮肤——就像商店里的洋娃娃一样。街坊们说,妈妈长得很洋气,跟外国人似的。街坊们还说妈妈肯定被洋鬼子拐倒国外去了,要不然这多年怎么一点音信都没有?初二 1200字以上 议论文
-
命悬一线的生命托举[2]6月3日上午11时30分,广州市天河区东圃怡东苑小区的街坊经历了一番生死救援。因外公外出买糖,住在4楼的三岁女童琪琪爬上阳台,身子不慎掉进花架空隙,脖子卡在花架上,身体全部悬在半空中。街坊发现后,纷纷赶来采取各种办法救援。有人拉着被单在楼下守候,还有清洁工找来床垫垫在地上……初三 650字
-
春天的早晨我走到了“森林公园”,在公园里面散散步,做晨练。看见了嫩绿的小草,小草们弯着腰向我点了几下头:“春天到了!早上好!”我向小草们应了一声,带着微笑。小草中间栽着许多鲜艳的花朵,春天正是开花的季节,开满了桃花、梨花、玫瑰花,颜色不一,花朵的上面有密蜂和蝴蝶在采花粉,蜜蜂采完了蜜,“嗡嗡嗡……”地飞走了,形成了一幅春天采花粉画像,点缀了春天早晨生机勃勃的气息。在公园的两旁栽满了高大挺拔的大树,大树又长出了嫩嫩的枝叶。在大树的下面,有许多街坊在做晨练、练太极拳、看书、练毛笔字和小朋友在一旁玩耍,一见人,向你问好、打招呼!我叹:“太好了!老街坊在向我友好地打招呼,真有礼貌!春天早晨街坊多,好客。显出了春天人间的温暖。”初一 500字 记叙文
-
表哥说起我们那表哥,街坊邻里都“赞”不绝口。你听,街坊邻里又在“表扬”他了。“这孩子昨天又打碎我家玻璃了!”“这还算不了什么,他把我们家下蛋的那只老母鸡给放了!”“什么呀,他昨天又来碾死我家的蚕宝宝了。”其实,我表哥的劣行还不止这些呢!有一次,我表哥约上他那些三五知己又去“长征”了不一会儿,他们就发现了目标。李老伯在槐树上挂着的一个个鸟笼。五年级 500字 写人
-
电影小巷管家观后感影片紧跟时代,主题鲜明,以人民为中心,宣扬了我们倡导的理想、信仰,内容积极向上,让人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街坊之间的邻里情非常温暖。《小巷管家》以小见大,作为一部聚焦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小巷管家”不是什么领导,没权力,但在居民心中,他们有热心肠、有行动力、有威信,时时刻刻想的都是街坊四邻家门口的事儿。邻里纠纷、占道停车、私搭乱建、公厕改造、环境提升、空巢老人……百姓生活中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小巷管家”每天的日常工作。高中 800字 观后感
-
狗不理后来高贵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经营新点子:即使店内桌上放上几大箩洗干净的筷子,顾客们 想买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便照碗里的钱多少按价给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离店,而高贵友忙得自始至终不发一言。于是,街坊邻里们都取笑他说:"狗仔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好事的街坊邻里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而高贵友也不表示异议。此店名一经传开,远近闻名,一直传至今天,可谓久盛不衰。五年级 500字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