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造句
名言警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作文
作文
段落
-
雅俗啥叫高雅啥叫俗?严格界限从来无。若将艺术比花木,枝叶均从根发出。初三 50字 诗歌
-
雅俗在古代,只有出生在书香门第或者是一心求学的人才有机会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生活清贫的人们许多都是目不识丁的。现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不识字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网络媒体的便捷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本来这应该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吧,但事实上却是,我们身边的世界越来越鱼龙混杂,乃至于劣币驱逐高二 1200字以上
-
雅俗共赏如果我一直都在这里,看到一个人的责任,看到其他人都开始从此推卸责任,那么我们的第一次自言自语,其实也都是生活的调剂品吧。如果我带着我所有的资料,来到一个地方,去看懂那样的结局,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当我们看懂的时候,也突然就觉得,这不是一个人带来的荣辱价值观。这不是一件事情的问题,而是连串高二 500字 记叙文
-
雅俗共赏,去粗取精古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文化的特点原本就是雅俗共赏。文化的多元化更是如今社会的基本形式,所以面对这样分(纷)繁杂乱的社会,如何审视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我以为,面对如此的考验,我们应当学会雅俗共赏,去粗取精。“雅俗共赏”,是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文化冲击,文化融合时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对于如此大的一高三 900字 议论文
-
妙趣横生雅俗诗在中国浩瀚的诗海中,有一种诗的写法是先俗后雅,这类诗被人们称作“雅俗诗”。据清人张皇甫《息歌偶录》一书记载,有位富翁为太夫人祝寿,特请当时的才子唐伯虎绘画题诗。唐伯虎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接着题诗一句:堂前老妇不是人。此句一出,众人大吃一惊。唐伯虎又写道:好像南海观世音。众人见是赞誉之句,立即转怒500字
-
雅俗共赏的出处及解释谓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能为不同文化水平者欣赏。明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红楼梦》第五十回:“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纔好。”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初中 550字
-
2015年汕头一模作文:雅俗需共赏()除了受众这一因素要求雅俗共赏外,文艺作品本身也担负着满足雅俗不同需求的任务。纵观文艺发展历程,莫不是从阳春白雪到深入民间的转变,又怎能断定雅和俗老死不相往来呢?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只有扎根现实的作品,才能开出娇艳的花。那么,文艺作品便是在“俗”中实现“雅”,在“雅”中升华“俗”的载体。800字
-
2015届汕头一模“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作文题目及范文除了受众这一因素要求雅俗共赏外,文艺作品本身也担负着满足雅俗不同需求的任务。纵观文艺发展历程,莫不是从阳春白雪到深入民间的转变,又怎能断定雅和俗老死不相往来呢?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只有扎根现实的作品,才能开出娇艳的花。那么,文艺作品便是在“俗”中实现“雅”,在“雅”中升华“俗”的载体。高三 1200字以上
-
气象-作文文学之气象应是俗中有大雅,雅中有大俗,雅俗共通的朴素之风。清代李渔提出“俗中之雅”的概念,这样的作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将这个概念更进一步拓展,那便是雅中有俗,雅俗共通。正如凤凰城流水边有水一样性格的沈从文先生。一座古城,一种普通的生活,这样的俗物却幻化成了他笔下的大雅之作。并将这俗中之雅带向了世界。倘若更多的文人能以雅俗共通来要求自己,想必文学之气象会更繁荣。高三 1200字以上 叙事
-
我与历史对话茜文和我沿堤漫步赏景,至平湖秋月茶室,见一戴方巾穿长袍摇折扇的学者临窗品茗,桌上一笔一纸,写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无疑是大文豪苏轼。我俩立即施礼:“久仰先生大名。”彼微笑未答,似乎仍在沉思续句,我们禁声立一旁。此时,两个身穿名牌西装的中年人士走进来,议论着:“杭州高层真没经济头脑,若将二堤承包给我们开发经营,在进口处设卡售票,每人百元不算贵,一天可收入几百万,旅游旺季更多……”东坡居士闻之眉头一锁说:“白堤与吾无关,苏堤为吾率民浚湖而筑,产权姓苏,湖亦为民所有,尔等围占之,民何以入游……”我与茜文也嘀咕一声:“雁过拔毛。”两人闷声不响地走了。东坡居士似乎灵感勃发,奋笔疾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侧身向我俩解释:“西湖非富者天堂、文人专利,其特征在雅俗共赏。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如谓雅,花港观鱼、平湖秋月则可谓俗,民亦能赏玩;此地有文坛逸事遗韵,也有济公白娘子通俗故事,雅俗各取其趣。西湖犹如西施,村妇时美,入宫后亦美,唯市侩蠢物不能感悟西湖……”我们似茅塞顿开,连声道谢:“承蒙赐教。”彼又曰:“当代的陈毅元帅也作词:‘林泉从此属人民,清风明月不用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哉。”我们生怕多打扰,身出茶室向孤山走去。初三 1200字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