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造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作文
段落
-
夜半时分, 黯然伤魂夜半三分,风轻雨掩,桥过水流深处,君;依居幽冥,模糊阴影,诡异了风景,赶走的伤悲,入夜既袭,醉看孤月微光,双手挽后叹西南,轻念,一世离愁,三世燃眉。盼她归,孤独伫立夜半,望西南,存一缕牵挂,手握希望痴念:紫衣青衫挽,相拥泪雨下,痴看红颜去,再也不复返!初三 600字 散文
-
作文素材之描写夏天的优秀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初中 750字
-
都是爽约惹的“祸”南宋诗人赵师秀有《约客》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一个南方宁静的夜晚,正值黄梅时节,窗外阴雨绵绵,蛙声连连,室内烛光荧荧,棋子声声。这样的夜晚,对古人来说,适合读书,适合写字,也适合二人对弈。可我们却看到诗人独自无聊地在烛光下敲击棋子,那份寂寞、略显焦躁的心情就是这个“有约不来过夜半”的人惹的祸。这个有约不来的人是谁呢?是诗人的朋友。他为什么没来呢?可能是雨天道路难行,阻碍了他的行程。这位朋友后来来了没有?也不得而知。时间已“过夜半”,来与不来,已不重要了。即使来了,也难以弥补诗人那颗曾经受伤的心。初三 800字 记叙文
-
奇幻之历值夜半,风黑月高,吾未宿,忽闻笛声,此声悠然清雅。吾想之,作此声者,必有出世入世之惑。吾若与之交谈,必是吾之幸。想之,便寻向声。声从宜林,林中清风徐来,落叶互击而作沙沙声。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林有一亭,名曰:惜离之亭。亭中一人,手执羽纶扇,头顶箬笠。有世外高人之范。吾叹曰:“相公与?T乃知己也!”高人叹曰:“此生此世,未有一人闻吾之笛声。况你一人,你确可以互谓之知己也!”吾大笑,对曰:“值夜半,何不赏月?”答曰:“噫!”月光透而洁,,一席凉气扑面而袭。梦醒时,方休住,盖余之梦矣……初三 200字 叙事
-
走在惠远的街上在钟鼓楼下,我想起中国文坛上关于“钟声”的一个小小争论。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有千古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欧阳修嘲之曰:“句则佳矣,其如夜半不是打钟时。”后来有人辩解,说只有苏州有半夜钟。陆游则在《老学庵笔记》中否定了这两种说法。他举了于邺《褒中即事》“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和皇甫冉《秋夜宿会稽严维宅》“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的例子。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夜半钟声,又都不是在苏州。陆游写道:“恐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也。京都街鼓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况僧寺夜半钟尔。”二年级 1200字以上 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