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造句
语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作文
作文
段落
-
受苦人人都以为受苦是一种磨难、打击和损失,不知道受苦其实是一种获得、领悟与生命的再造。一个人生活得太顺利,勉不了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一个人生活得太富足,勉不了骄奢傲慢,崇尚浮华。生命如果没有一点波折、一点阻碍,就很容易沉溺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无法超越精进,而生命的停顿就是死亡。受苦,虽然有时痛彻心扉,却初一 550字 散文
-
受苦夏令营活动结束了,由于台风“碧利斯”的影响,我们来时坐的专列被阻在了海南岛,无奈之下,我们只有乘坐硬坐列车返回吉首。对于我们这些没受过苦的娇娃娃来说,可有的受喽!我们登上火车,开始还挺新鲜。可是几个小时之后,有些同学就坚持不住了,坐立不安。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消磨时间,打牌啊,讲笑话啊,来回走啊,各六年级 400字 记叙文
-
受苦今天,我和妈妈妹妹去外婆家去看外婆家看外公外婆,坐着占海眼艳家的车子到天桥,然后在那里等去外婆那边的车,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后,一辆三轮车来了。我们坐三轮车颠簸半个多小时后,才来到外婆家。刚下车,外公外婆就来接我们了,脸上洋溢灿烂的笑容 。外婆一点也没变,还是那样矮胖矮胖的。外公却变了,人瘦了许多,额高二 1200字
-
受苦受苦夏令营活动结束了,由于台风“碧利斯”的影响,我们来时坐的专列被阻在了海南岛,无奈之下,我们只有乘坐硬坐列车返回吉首。对于我们这些没受过苦的娇娃娃来说,可有的受喽!我们登上火车,开始还挺新鲜。可是几个小时之后,有些同学就坚持不住了,坐立不安。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消磨时间,打牌啊,讲笑话啊,来回走啊六年级 450字
-
感受苦在人类所品尝的多种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最有哲学意味、最能体现生活的一种味道。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曾经也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是人生之逆旅,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苦,而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虽然我只迈出了人生的一小步,但也吃了不小苦。但初二 600字
-
地震地震,地震。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安详!地震,地震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要友爱我们要团结!地震,地震为什么会发生你听见了吗?孩子在呼喊,大人已牺牲!你忍心看到吗?你忍心让我们人类受苦吗?你忍心让灾区人民受苦吗?地震,地震就是你出来玩耍把大家害苦你知道我们会掉泪么?小学 250字
-
你宁愿早挨打还是晚挨打人性有一种本能,就是逃避。即使受苦不可避免,还是想尽量往后拖,反而让生活中可以享受的部分也渗透了担忧。但人性里还有一种直面的趋向,它让人的眼光可以越过受苦的遮蔽,为自己开拓出更大的空间去成长。这样的人总会选择用更成熟的方式应对人生之苦。初三 800字 议论文
-
《罪与罚》读后感作文作文但是看完这本书想到得更多的是里面人们那种受苦的精神。我们经常说中国人艰苦奋斗,能忍能吃苦之类的。从某一方面也许是这样。但是和这本书里面的那种“受苦与忍受”却有本质的区别。这本书里面的人,或者说俄罗斯人的忍受与受苦精神主要是来自一种道德和宗教精神。他们“渴望”受苦,因为这样能够让他们心安,读后感罪与罚读后感。也许心里的安慰比来自物质上的安慰更让人愿意接受吧。当然还有宗教精神所在。但是,我所想到的中国人的那种忍受与受苦更多的是来自于一种生存的“智慧”。一种隐忍,一种“独善其身”的想法,一种为了生存,可以放弃放弃很多东西,甚至自尊的“劣根性”。好比我们一直推崇韩信的胯下之辱,甚至还将其放到教科书里面。它一直在告诉我们,为了生存,其他一切都是浮云。怪不得中国人的那种“拓荒”能力那么强。怪不得在全世界各地中国华人都能很好的生存着。高二 700字 读后感
-
遭受苦难凡苦难都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的价值,但人生中毕竟还着别的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譬如说,失恋者即使对爱情失望,他仍然会事业或爱他的亲人活下去。,世上有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不从别的汲取承受它的勇气。种绝望的境遇中,说承受苦难仍有意义,那么,这意义几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难的本身了。次世界大战时,有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营。初一 1200字以上 议论文
-
接受苦难的洗礼“不要逃避苦恼与困难,挺起身来向他挑战,进而克服它。”这是著名文学家池田大作的一句话。李光耀在面对选民对他的演讲缺乏激情与掌声的困难时,他虽苦恼于自己只擅长英文,但随即勇于面对这个困难,开始全身投入中文的学习当中,争分夺秒、勤学苦练的他最终因中文演讲引起选民的强烈共鸣而成功当选了新加坡的总理,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梦想。在面对困难中,他何尝不是勇敢接受苦难的洗礼进而克服了它呢?任何人表外风光都源于不断的努力改善自身,期间必有苦难,我们也更需要坦然接受苦难的洗礼。高一 900字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