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同志呀,仅仅根据化学式是不能判断物质的溶解性的。物质的溶解性是通过化学实验知道的,实验总结出的规律记一记就行。可以查溶解表,记住铵盐,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是可溶
-
最佳答案: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越大溶解性越强
-
最佳答案:溶解度小的析出晶体质量少在t2℃处做横轴的垂线,与三条溶解度曲线相交,三个交点对应的纵坐标就是它们的溶解度.所以答案的顺序就是那3个交点对应的物质,由下到上的顺
-
最佳答案:基本上是“相似相溶”,极性较低容易溶于极性高的有机溶剂,你所说的是:A高于B,因为水的极性高于乙醇.
-
最佳答案:胃酸主要成分是HCl,所以要用碱来中和,但是要用轻碱性的,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中和反应产生沉淀,该沉淀是氢氧化铝+一个氢组成 而且药物相对于胃中的氢来说是极少的
-
最佳答案:复分解反应的方向是由易容的物质生成难溶物质、气体或水,也就是说,由溶解性好的物质生成溶解性不好的物质或水.深层次一点说,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离子的碰撞与结合
-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酸碱盐之间要发生复分解反应,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A、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A正确;B、氢氧化钾
-
最佳答案:解题思路:A、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B、由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判断;C、由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形成溶液的质
-
最佳答案:B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20℃、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由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形成溶液的质量;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
-
最佳答案:A、0~40℃时,乙物质溶解度曲线始终处于物质甲的上方,说明这个温度范围内乙的溶解度大于甲.该选项判断不正确;B、两条曲线在40℃时交于一点,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