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其二)中塑造“浮云”这一意象的目的是什么

1个回答

  • 这首诗将客居他乡的游子比作车盖般飘流不定的浮云,自己不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不当其时之际,也只能无可奈何地与“飘风”(突然而至的暴风)遭遇,被吹到吴会一带.但这里毕竟不是游子的故乡,也不是久留之所,只是命运如此安排,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暗暗地避开他人.

    用浮云、飞篷之类形容游子,虽然老套,但特别恰切.除了少数人能够扶摇直上之外,大部分游子,遭遇“飘风”,几乎是无法逃遁之命运.因此,游子对于人情之冷暖,存在之体会,远较一般人为深.这首诗中,也是寄寓了极深的生命感以及悲伧.

    我也是一个“适与飘风会”的游子,也时常体会到那种寒风吹彻的凛然,读此诗便格外有感触.只是想想,人类也不会是这个星球上脆弱易散的浮云,地球也是宇宙间微尘般的浮云,游子不是临时身份证,而是根植于人,乃至于一切生命的深处之无法摆脱的存在境遇,也就释然了.

    作者在思乡之叹中融入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诗句间流动着建安时代特有的悲怆情绪.诗歌以浮云起兴,以浮云的随风而行、无力自持来比喻游子听凭外力摆布,飘零异乡的命运.在哀叹游子命运的同时,又隐含着人生如浮云、漂泊无依的深长感慨,使诗歌的内在意蕴高出一般的思乡之叹.全诗文思飘忽,有如“风回云合,缭空吹远”,把人生飘零的苦闷以一片浮云牵出,笔触轻灵,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