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为什么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1个回答

  • 棉花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棉花原产于热带,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它是沿淮淮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春秋两季干旱,冬季温度低,夏季雨水集中,地下水位高,易受渍涝,同时土壤肥力偏低,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冬季休闲耕作制,但近年来由于各级党政和农民重视,植棉技术水平提高,棉花产量由过去单产几十斤,逐渐提高到一百多斤,但潜力仍然很大.并且向麦(油)棉一年两熟制发展.

    棉花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温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高,怕病虫危害,有"棉花从小是个病汉子、长大是个药罐子、到老变成钱串子"之说.

    棉花全生育期早熟品种170-180天,中熟品种需180-200天,晚熟品种大于200天;一生需要≥10℃的活动积温,早熟品种需3300-3500℃,中熟品种需3500--3900℃,晚熟品种需3900℃以上;一生需降水量450-650公厘.而沿淮淮北从4月11日播种到10月31日停止生长,共205天,≥10℃的活动积温3450℃,降水量668公厘.由此看来,降水量是足足有余,但各月分配不均,有干旱渍涝危害.春季种早中熟品种和麦茬棉种早熟品种,生长期天数和≥10℃的活动积温都够用,但晚熟品种生长期天数和≥10℃的活动积温就略感不足,若遇春秋温偏低或播种稍迟就明显不足.

    ① 温度:

    棉花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较多的热量,在土壤水分适宜时(土壤湿度18-22%),棉花在日平均气温10-12℃即可开始发芽出苗,最适宜温度在25-30℃,超过40℃不利,以土壤温度15℃,有5-7个晴天播种为宜.若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出苗只需4-7天.若温度低出苗缓慢,易染病害,甚至引起烂种现象.如果气温低于15℃,又多连阴雨,对幼苗生长不利.当地面温度降到3-6℃时部分叶子受冻害;降到1-2℃,植株部分或全部冻死.沿淮淮北地区4月上中旬常有低温或霜冻危害,晚霜最迟在4月16日结束,历年4月中旬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3.8

    ℃,地面极端最低达零下4.1℃,因此,棉花在幼苗生长期间,必须密切注意低温霜冻的危害.

    棉花出土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关,在幼苗16-18℃时10-15天开始长出第一片真叶,25℃时只需7-10天,14℃时需20多天.棉花进入现蕾期以后,温度高,现蕾又快又多,最低温度不低19℃,现蕾初花期气温以25-30℃最为适宜,在25℃以上有利于生长发育.开花至吐絮生物学最低温度是15-18℃,吐絮期温度以20-30℃较合适,低于20℃成熟期后推,低于15℃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转运受阻,并影响棉花纤维质量.这个时期温度日较差大对促进早熟有利.沿淮淮北5

    月上旬后期及以后日平均气温都高于18℃,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6月份均在24-27℃,因此,5-6月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在吐絮期要求天暖,昼夜温差大,气温在25℃左右,有利于吐絮,若气温低于12℃或高于40℃都会引起棉桃脱落.

    ② 水分:

    棉花是直根,有较发达的根系,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当种子吸收相当自身重量近一倍水分时即可膨胀发芽,播种要求田间持水量65%-80%对出苗有利.干旱时影响出苗,大雨则使棉田板结,潮湿缺氧,呼吸作用差,出苗受阻;阴雨连绵根系发育不良,且易感染炭疽、立枯等苗期病害.幼苗期土壤湿度适宜可提前现蕾.幼苗期需水不多,现蕾期地上部分生长加快,需水量逐渐增加,始花至裂铃初期达最大值,这时的需水量是其一生中的一半以上.干旱或气温>35℃时会阻碍棉株发育,引起蕾铃大量脱落.但水分过多,棵间空气湿度增大,也易引起蕾铃脱落.进入吐絮成熟期后,需水逐渐减少,这时土壤水分以55%-70%为宜,此时阴雨多,湿度大易遭病虫害,发生僵烂铃,缓吐絮,土壤干旱又会使棉铃提前开裂,提前停止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③ 光照:

    棉花只有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发育才能良好,从日出到日落,所有叶片都随着太阳方向而转动,以争取较足光照,充分的阳光才能壮苗,早发,增枝现蕾.棉花对光照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若遇到长期阴雨,棉株生长受阻,影响有机养分制造与转运,植株体内糖分减少,含氮物质增加,会引起大量蕾铃脱落导致疯长.棉花生育后期,充足光照,有利光合作用,可增加铃重,提高棉絮质量,最怕秋雨连绵,光照不足,引起茎叶疯长,株铃易遭病虫害,使僵烂铃增加,并延迟成熟,增加霜后花.

    光照 很重要 新疆的 棉花 出名 长江中下游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