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核心

1个回答

  • 单就一句话也没什么核心,我只是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这段话出于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朱熹《论语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曾子讲了立志,要开阔光大;践行,要坚毅果敢.

    当然不知道曾子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年纪:

    从字面内容来看属于青年热血沸腾的对世界大声宣扬的一段话.是属于对自己人生放狠话的时期,这种情况谁都有过,就是立下什么志向,像某某那样,超过谁,做到什么等等.五年、十年后回头来看,大多成为泡影笑谈,成为文艺青年凄凄哀哀的忧伤,回顾当年,意气风发,对世界大放狂言,所谓远大志向,所谓一定做到是多么幼稚.这说明曾子也年青过.

    当然,也不能简单的就认为是一个热血青年的愤青语录,如果曾子是在一个他比较成熟的阶段所立下的成熟目标或是当他回顾自己一生时对自己对学生发出的感叹和教诲,不论是在成熟年纪中这两种的哪一种,都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通过不断的求索和证道,见识到了“仁”之真切,以至于他认为他将 devote himself (投身)去 做“仁”这件事,将”仁”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一生为之一以贯之,历经艰难困苦也不怀疑和动摇自己的信念,为之努力一生,最终认为自己做到了.这是很了不起的.

    个人愚见,如果认为这是曾子对一生的回顾,也是对弟子的勉励,意境会来得好一些,回顾自己这么一生,要做事,要做成事,弘毅两字缺一不可,弘就是博,就是知,就是不疑、定见,就是见识世界之美后的选择.毅就是精,就是行,就是精进,就是斩却世间魔障的果决.弘毅二字就是对待知与行的态度.

    “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此为弘方,“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此为毅法.

    但是弘毅二字,在如今也需要辩证的来看,或者说也要有其边界.那么,我们从另一面来看:

    《近思录》:“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对于青少年来讲,弘毅二字如何不落为少年轻狂的笑柄是为首要,弘毅认为知先行后,只有知道了宏大的目标方可坚定前行.可是在我看来,与其空悬,不如先行.一个人在年少时,怎么能确定出自己的志向或梦想不是出于误解或虚幻呢?曾子做到了宏,值得敬佩.但对于普通的你我而言,知宏(也就是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很难的,而毅则更难,朱熹谓之强忍.即使每每想到为之奋斗的目标就血脉喷张、斗志昂扬,可真正做起来,真正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又何其难也?一个“毅”字要经受多少彷徨和质疑,浸透了多少汗水与泪水、又染红了多少血色.曾子一个毅字何其壮阔?可是,宏大的志向,常陷于不切实际的空谈罢了,反而是那些小小的,你甚至不好意思对人说的小感动,小坚持,甚至被人耻笑的动机一直支撑着你的行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就从这里开始吧,只要你不断前行,不断探索,或许在你前行的道路上找到了你为之弘毅一生的事呢.又何必在意开头是否弘大广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