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1个回答
相关问题
-
从 时人不知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
从“识人不识云,直待凌云始道高”诗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细细诵读了《
-
从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待高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等凌云始道高.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是什么意思?
-
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4分)小 松唐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①时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用小松树的成长比喻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时人不识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下列诗句中与此说法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B.春色
-
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