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传统的抗日战争题材小说,侧重于描写战争的军事对抗形式及其蕴藏的精神内涵——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军人的信仰与牺牲精神等,它们无疑是包含在革命战争的历史生活中极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在真实的历史生活里尚存许多与这类生活形式与精神内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东西,却没有被置于应有的观照位置上,这就不免使作品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显得残缺不全,其应有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也势必受到削弱.
新时期有些抗日战争题材小说致力于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去探索、发掘历史真实中那些丰富复杂的远未被认识和表现过的东西,追求多方位地展现历史真实的艺术,有些作品对战争环境的具体描写,已经超出仅仅由战场生活透视战争面貌的习惯模式.有些作品对那一段革命历史时期的生活,只不过是把它作为艺术描写的氛围,作者感兴趣的不一定是当时的历史生活关系,而是强调氛围中人的生存方式、精神气质,以及强调所描写对象的独特感受、语言和叙述方式等等.这些作品注重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做冷静的描绘,从对战争的描写中显示出我们民族顽强的活力,这就改变了原有战争小说单纯从阶级理论出发的思维模式.当然,作家对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质的认定是毫不含糊的,这就使得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意义,这样的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有莫言、周梅森、刘震云等.
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问世,摆脱了传统的抗日战争题材小说的写法.作品中,以余占鳌为司令的这支农民武装,没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洗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在组织上的领导,似乎也没有整体的明确的革命目标,他们缺乏严密的组织,也缺乏一致的思想.但是,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乡土之情,他们敢作敢为,富于冒险,在外敌侵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一切就凝聚、生成、升华为英勇无畏的抗暴精神和威武不屈的民族尊严.因此,《红高粱》对严酷民族战争中的人物形象的刻划,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蕴含着我们民族精神的风貌和人格特征.
《红高粱》的发表显示出莫言视野的开阔,作家把战争生活当作多维多向的复杂整体,力图从这个整体的多种侧面切入,观照战争生活的丰厚内蕴,从而避免以往那种单向的观察表现所带有的局限.可贵的是,莫言在抗日战争的历史生活中发掘出了诗一般的内容,但是,他并没有背叛历史生活的真实,却将这种历史生活别出心裁地诗化了.
在《红高粱》中,作家的写实笔力得到了强化,表现出了未经打磨的原生态生活,原始的生活真实和作家的主体感觉相辅相成,从而营造出一种历史的真实感,这其间饱含着对生命伟力的张扬和对民族精神的召唤,为今天我们重铸民族性格提供了一种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