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个回答

  • (1) ① CaCO 3+ 2HCl = CaCl 2+ H 2O + CO 2

    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右端的导管口处,若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③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或形成喷泉)

    2NaOH + CO 2 = Na 2CO 3+ H 2O

    (2)①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使浓盐酸中的HCl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HCl

    气体逸出。

    ② NH 3和HCl恰好完全反应,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2分)

    分析:(1)甲组实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从集气瓶底部开始慢慢充满集气瓶,当有二氧化碳从上方导管排出时,集气瓶内二氧化碳已收集满;若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瓶内二氧化碳被吸收而使压强减小,会使氢氧化钠溶液不断进入;

    (2)乙组实验:把浓硫酸加入浓盐酸中,浓硫酸遇水放出的热会加快浓盐酸的挥发,而产生大量HCl气体;HCl气体的进入使瓶内压强增大,观察到气球膨胀;当把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产生的氨气也通入集气瓶时,氨气与瓶内HCl气体反应形成固体氯化铵,观察到出现白烟,由于两气体的不断反应而会使瓶内气体又减少,压强渐渐接近外界大气压,观察到气球恢复原状.

    (1)①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②二氧化碳从a管进入,瓶内空气从位于上部的导管b排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会从底部逐渐充满瓶子,因此,当有二氧化碳气体从b管排出时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因此可用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灭则可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③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收缩引起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使瓶内气体减少,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则会更多地流入集气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 3+H 2O;

    (2)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当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浓硫酸遇到溶液中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HCl的溶解度减小,加剧浓盐酸的挥发,而产生大量HCl气体;

    ②NaOH固体和浓氨水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氨气,氨气与集气瓶内的HCl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当通入的氨气恰好与瓶内HCl气体完全反应时,瓶内压强恢复至原来的压强而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因此气球恢复至原状,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流入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

    (1)①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右端的导管口处,若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③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或形成喷泉);2NaOH+CO 2=Na 2CO 3+H 2O;

    (2)①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使浓盐酸中的HCl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HCl气体逸出;

    ②NH 3和HCl恰好完全反应,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