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牛顿苦思一个似乎天真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笔者对一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提出疑问,太阳的引力为什么这么大?是因太阳的质量大;那太阳是由什么构成?太阳是由氢氦原子构成.很明显太阳总质量等于其内原子质量之和.在太阳中,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时刻在与引力抗衡(在本文中引力即是指万有引力,下同),而且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三者之和必须等于引力,星体才不致被引力压塌,才能维持太阳的稳定(强核力又称强力,强相互作用,电磁力又称电磁相互作用,弱核力又称弱力,弱相互作用).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产生向外的力,引力产生向内的力,四者的对抗形成长期平衡,即引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都在原子之中,那引力也必然存在原子中,那太阳的引力等于其内每个原子输出的引力之和.
在宏观宇宙中,我们已证实在引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四者中,引力是最强大的,它在四种宇宙力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在它的作用下形成星系团、星系、太阳系、恒星、行星,它使得千亿颗恒星绕着银河中心旋转,它将太阳束缚成炽热的火球,它使得我们每个人能生存于地球上,它使得宇宙万物能够存在.
引力在宏观宇宙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物质组成,宇宙中的主角恒星、行星都是由原子构成,那引力必然存在于原子之中,而且每个原子的引力等于该原子内的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之和.
从恒星到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的演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力在与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的对抗中,逐步取得阶段性胜利,并最终将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与引力统一,成为纯引力的黑洞.
人们将引力排除在微观物质之外,认为引力在微观物质中可以忽略不计,必将重蹈地心说的覆辙,两者都是以不科学的观测手段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按照现有原子理论的逻辑,如果将太阳分割成无数个篮球大小的物体,那这些篮球大小物体的总引力就变得只有强核力的1/1040,这显然是荒谬的.合理的推论是:太阳是由原子构成,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都存在于原子中,那引力也必然存在于原子中,且引力等于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之和.原子中也确实存在这种引力,只不过因人们过去不了解引力的性质,将这部分吸引力归到了强核力中,实际上强核力只是一种强大的斥力.
原子所拥有的引力与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相当,原子就是一种引力与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相互对抗的平衡体,在无干扰的环境中,这种平衡可以保持1033年以上.
引力与电力有相似之处,如二力均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所带力荷(引力是质量,电力是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但二力的比例系数相差悬殊,电力远远大于引力.例如,在氢原子中,原子核与电子间的电吸引力是它们间引力的1040倍!二力间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差别,如(两物质的)同性电荷间存在相互排斥力,异性电荷间存在吸引力,而万有引力却总是吸引力.
1916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问世,提出了崭新的引力场理论.他认为由引力造成的加速度,可以同由其他力造成的加速度区分开来.这个命题就是爱因斯坦的等价原理,即一个加速系统与一个引力场等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