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注三国志 卷五 魏书五》译文!

3个回答

  • 5.引导学生探究各自然段和为学的关系,提问、讨论的方法.

    (1)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可是从“天下事”起笔,为什么?

    明确:开头从“天下事”写起,它包含着“人之为学”;“人之为学”只是“天下事”中的一个方面.这样就由泛论天下事的难易引入到求学难易的问题上.同时用两个设问句式,引入思考,把“天下事”和“为学”相提并论,显然是为了突出“为学”的主题.论证均从正反两方面作答,鲜明对比,揭示了“易”、“难”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使阐发的道理更为深刻.

    (2) “蜀鄙二僧”的故事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明确:“蜀鄙二僧”的故事中,“蜀鄙”点出了二僧住于四川的边远地区,交通闭塞.想到千里之外的南海,须经过千山万水,真是具有极大的困难.贫富两和尚同时面对这样的客观难题,然而他们所持的态度截然不同,结果自然不一样.贫和尚问富和尚“吾欲之南海,何如?”富和尚则反问“子何恃而往?”表示极大的怀疑.贫和尚说“吾一瓶一钵足矣”,一个“足”字表现出贫和尚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敢于实践的精神.然而,富和尚第二次问“子何恃而往?”在嘲讽他人中,充分表现了在困难面前强调客观

    一、导入

    1、教师讲述寒号鸟的故事,请学生思考寒号鸟为什么最终冻死了?

    ——光说(想)不干

    2、寒号鸟空有垒窝的志向,没有垒窝的实际行动,最终落得冻死的下场,那么我们人类之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请翻开书本P125,读一读课文《为学》,在文中找一找.

    板书出示课题为学

    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三、读二僧故事,理解内容

    1、课文中有没有向我们提供寒号鸟式的人物?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1)为什么说富者是一个寒号鸟式的人物?

    富者空立南下志向数年,却缺乏实际行动,终于“之南海”成为纸上谈兵.

    (2)富者有钱,有能力“买舟而下”,他为什么迟迟按兵不动呢?

    畏惧前去南海路上的艰难困苦.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不如在家安享清闲安逸.富者有志向,但不坚定的志向,过于强调外在的客观条件,所以,他也下部了决心去做.

    2、相对富者来说,贫者的举动就值得我们推崇了.看看贫者是怎么做的.贫者和富者不同在哪里?

    贫者想到了,就马上要去实施行动,他注重的是自身的主观努力,决心很大,所以,行动也很迅速.

    2、 设问:文章叙述故事时花了大量的笔墨详写他们的对话,而没有一句写贫僧怎样克服旅途中的种种困难.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突出“立志”的重要.通过贫富二僧的对话,生动地反映出他们的决心是不同的.“一瓶一钵足矣”,可见贫僧尽管条件极差,但决心很大.而富僧的“子何恃而往?”反复出现,出现时的语气不同,既写出了他对贫僧的怀疑和讥讽,也说明他缺乏立志的勇气.同时还造成一种悬念在:贫僧究竟能否成功?接着就写出他“自南海还”,写出了成功的结果,自然就包含着克服困难的种种艰辛.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3、这个故事的启示:面对困难,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所在:知难而进,勇于实践.

    参考资料: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