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段赏析文字 关于古诗 《关雎》 或

1个回答

  • 《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它朴素自然的语言给予人们的丰富美感.首先是含蓄美.作品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诗人左右求索、寻找伊人的行动来含蓄地表现诗人追求的热烈、痴心的迷恋、焦急的心绪和失望的痛苦.同时,诗歌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这便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了.其次是意境美.诗人追寻伊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神情恍惚的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一体;诗人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的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索的景象浑然一体.此情此景,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象无穷.第三是朦胧美.《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诗篇采用了重章迭句形式,二、三两章的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个别词语的变换,避免了诗的板滞,增加了韵律的和谐美,也使诗意稍有递进.同时,反复咏唱,使诗所表达的感情愈来愈强烈.如「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这三句就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而凄青,由凄青而泛白,一步一步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索寞.「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三句则抓住了露珠结成霜,霜花又融为水,水在不停地蒸发这种渐变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亮就来到河边,直呆到黎明已过,太阳将升.试想,他兀自一人长久地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无边的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的焦急和惆怅!再如诗中对伊人所在地点的描写,也是一章比一章清晰具体.首章写「在水一方」,说得较笼统,次章写「在水之湄」,说得较具体,说明那里有水有草,三章写「在水之涘」,是说伊人在那水草交接处的靠水一边.由此推想,伊人这时也可能就在对岸,正等待诗人的到来呢.这么写,不仅诗的意境有所扩大,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情也显得更为迫切了.另外像写溯洄从之的道路,先是「道阻且长」,继而「道阻且跻」,然后是「道阻且右」,这「长」、「跻」、「右」三个字的变换,就写出这条道路不仅距离远,而且坡度大,同时还曲曲弯弯,并有险阻难关.这说明要由此去寻见伊人,的确困难重重.这里越写道路难走,就越能衬托诗人想见伊人心情之急切.至于写伊人「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也是一步比一步具体.开始先写出方位——河水的中间,进而点明是个小岛,最后又说是水中的一片小沙滩.这虽是诗人的幻觉,但使人感到又很真实.诗篇通过这种迭唱的形式,表达出含蓄深长的意味,耐人咀嚼和玩赏.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小诗,每章的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写所见之景,造成一种缥缈空灵的抒情意境,笼罩全篇.蒹葭、白露,是两种最能渲染深秋凄凉气氛的自然景物,诗人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使整个诗篇都充满了「凉」意,这就有力地衬托出他寻人不见,不免有些凄婉和惆怅的心境.同时也由于心情的凄婉,才更显得深秋景色之悲凉与寂寥.这种以景托情,移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不仅起到了深化诗意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