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巴门尼德存在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1个回答

  • 巴门尼德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的“ 太一 ”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太一,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他认为,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

    巴门尼德在他的哲学诗开始,借正义女神之口,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是用智慧来进行辩论.同时,他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在这里“是”即可作为系动词,又可单独使用,表示事物的存在,巴门尼德利用“是”动词的普遍用法,说明“是者”的普遍性.他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所有的东西不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另一条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这句话说明了“所有的东西不能不是”和“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相当于后来建立 的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两者的对立也和排中律一样,并无深奥的哲学道理.巴门尼德认为“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走不通时,他的意思是说,“非是者”是不能思想和表达的.因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因此他否定了“是者”和“非是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他认为赫拉克里特所认为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向对立面的转化之中,它既是又不是自身,是“彷徨不定”、“无所适从”、“既聋又哑”、“不辨是非”,因此,巴门尼德通过思辩规定了“是者”的性质.不生不灭.假设“是者”是被生成出来的,巴门尼德问道:“它是如何、从那里生成出来的呢?”答案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是者生成是者,或者非是者生成是者,但两者都不可能.如果在是者被生成之前就有了是者,是中又从何而来.如果是者是由非是者生成,也不可能,因为,非是者什么都不是,不能生成任何东西.而且,“是者即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如果它是过去,那么它现在不复是;如果它是将来,那么它就有待是,因此就什么都不是.连续性.是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连续的.是者是完全相同的,不多不少,不远不近.完满性.只有不生不灭、静止不动才是完满的.巴门尼德所说的是者是一个表示世界本原的概念,但是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空间中的存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滚圆的球体.是者后来超出了自然哲学的范围,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

    巴门尼德在历史上的意义是,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后来大多数的形而上学者的身上直迄黑格尔为止,并且包括黑格尔本人在内.人们常常说他曾创造了逻辑,但他真正创造的却是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