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设计美学的角度,怎样理解视觉的主观性?

2个回答

  • 网络资料:

    人的感觉有许多种,如触觉、味觉、嗅觉等,可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品尝味道、嗅其气味来感觉物体.而视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

    人的眼睛不仅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明暗及颜色,而且在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眼肌活动等)的协调作用下,产生更多的视觉功能,同时各功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使视觉更精美、完善.因此视觉为多功能名称,我们常说的视力仅为其内容之一,广义的视功能应由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视觉的产生与照相机的原理基本一样,由于影物反射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光圈、透镜镜头将光线聚焦到暗箱中的胶片上,再经胶片的化学作用而成像,然后再冲洗出来就成美丽的照片了.眼睛能看见物体就是这样的,当我们看到物体,其表面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通过透明的屈光组织如角膜、晶体、玻璃体的屈光折射和睫状体悬韧带的调节作用,使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影像.然后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冲动经过视神经的传递到达大脑的视中枢.视神经在传递信号的过程中,在大脑蝶鞍上方的视交叉将视网膜鼻侧的信号传递到对侧,所以视中枢的每侧与双眼同侧一半的视网膜相连,将双眼的影像相融合,形成“双眼单视”,于是就看见立体的外界物体.眼睛比照相机精密灵活,照相机为照清楚远近的物体,需要人为地调节焦距、光圈,而眼睛在神经的指挥下,通过动眼神经调节瞳孔大小,并与外展神经、滑车神经一起调节眼球的运动,经过睫状体上的悬韧带调节晶状体而调节焦距,使影像的焦点聚集在视网膜上,并能够追随运动的物体,形成立体的物体影像.虽然视网膜上的影像是倒立的,但由于我们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习惯,均认为物象是正的.视觉的产生如此复杂,传递过程信号经过多次的交换,所以每一部分的疾病均会产生不同的视野缺损,即可判断疾病的位置,从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