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报燕王书
臣不才,不能秉承先王的教导,来顺从您的心意,恐怕触犯死罪,来伤害先王知人的明察,又损害您的正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背着不肖的罪名,所以不敢作解释.现在大王派使人来数说自己的罪行,我怕您不能体察先王之所以养畜亲爱臣的道理,又不明白臣怎样为先王办事的用心,所以敢于用书信来对答.
我听说贤眀的君主,不用俸禄偏爱他的亲人,而是给与才能相当的人.所以考察才能来给与官位的,是成功的君主;评论操行来结交的,是建立名誉的士子.臣拿所学的来观察,先王的举动处置,有高出世俗的想法,所以借着魏昭王的使节,亲自到燕国来考察.先王过分推举,把我从宾客中选拔出来,位置提升到群臣之上,不跟父辈同辈商量,却命我作为次卿.我自以为接受命令,秉承教导,可以徼幸无罪了,所以接受命令不辞让.
先王命令我说:“我对齐国久已有深仇大恨,不考虑燕国的弱小,而打算对齐国报复.”臣答道:“齐秉承霸国的一些教导,留有屡次战胜的遗迹,熟悉兵事,熟习战争.大王倘要攻击它,那一定要发动天下来算计它,那就没有快于联结赵国了.况且准北和宋国地方,楚国和魏国都愿意得到的.赵国倘使赞同,约楚国和魏国尽力帮助,合四国力量来攻打它,齐国可以彻底打败的.”先王说:“好.”臣才接受命令,准备了使人的符节,使臣向南出使到赵国.很快回来覆命,起兵跟着去攻打齐国.靠着合乎天道和先王的英明,齐国黄河北面的土地,随着先王进兵到济水上都占有了.在济水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击齐军,大破齐军.拿着精锐武器的轻装大军,长驱直达齐国都城.齐王逃奔到莒,幸免一死.珠玉财宝,车子、盔甲、宝器,全都被缴获运回燕国.大吕钟陈列在元英殿,燕国的旧鼎运回到历室殿,齐国的宝器陈设在宁台.燕国蓟丘竖立的旗帜插在齐国汶水上的竹田里.自从五霸以来,功业没有及到先王的.先王认为满足了他的志愿,认为臣不废他的命令,所以分地来封臣,使臣得跟小国诸侯相比.臣不才,自认为接受命令,秉承教导,可以徼幸地无罪了,所以接受封爵的命令没有推辞.
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功业建立了不会废掉,所以记载在《春秋》里;有先知的士子,声名确立了不会毁坏,所以被后世所称赞.系先王的报怨雪耻,平定万乘强国,收缴齐国八百年的积蓄,到了抛弃群臣的日子,留下诏告后嗣的遗嘱,执政任事的臣子秉承遗教,所以能够安抚庶孽,推及百姓徒隶,都可以传教到后代.
臣听说善于创作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善于开始的不一定善于终结.从前伍子胥的话得到阖闾的听信,所以吴王的足迹远到楚国的郢都;夫差听不进子胥的话,赐给他革囊,让它的尸体在江里飘浮.吴王夫差不觉悟先见的可以立功,所以把子胥沉在江里而不后悔.子胥不先见君主的气度不同,所以被投入江内仍不改变他的怨愤.使自身免于祸患,保全功名,来表扬先王的行事的,这是臣的上策.遭受毁辱的错误处置,毁坏先王的声名的,这是臣子所非常担心的.面临不测之罪,以徼幸不死为利的,是按照义来行事的人不敢做的.
臣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也不发生恶毒的声音;忠臣的出走,不想勉强保全他的好名声.臣虽不才,已多次受到君子的教导了.怕您轻信旁边人的话,不考
察疏远的臣的行为,所以敢于用书信来回报,只望您的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