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鹤壁一模)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根据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解答;

    (2)依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

    (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溶剂或降温的方法;

    (2)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B>C;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观察溶解度曲线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50℃时相同,且50℃时C的溶解度小于20℃时AB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故答案为:(1)加入溶剂(或加入水或降低温度);(2)B.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考点点评: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据此结合题意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