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直线y=−34x−3与x轴、y轴相交于点B、C,点A的坐标为(-4,-3).点P是射线AC上一个动点,点P从A点出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根据BC所在直线的函数式我们不难得出,B的坐标应该是(-4,0),C的坐标应该是(0,-3).要使MN是BC的一半,那么P所在的与BC平行的直线与x轴相交的点就应该是(-2,0)和(2,0),我们不难求出当P在点A时,M点的坐标应该是(-8,0)那么点(-8,0)到点(-2,0)和(2,0)的距离分别是6和10,因此经过6s或10s时,MN是BC的一半.

    (2)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P在第三象限时,也就是M在B点左边时(图2),0≤t≤4.

    三角形MAP中,底边AP可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t表示出来,AP边上的高就是OC的长,那么三角形MAP的面积就能求出来了.三角形NAP中关键是求AP边上的高,∠CPN=∠OBC=∠BCA,因此tanCPN=tanOBC=[3/4],直角三角形CPN中,有AC=4,AP=t,那么可表示出CP,再根据∠CPN的正切值,那么CN的值就能表示出来了.这样三角形APN的面积也就能表示出来了.那么他们的面积和即三角形AMN的面积就能求出来了.也就得出了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P在第四象限时,且M位于线段OB上时(图3),即4≤t≤8时,三角形AMN的面积=三角形AMP的面积-三角形ANP的面积.

    三角形AMP中,AP的长可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来,高为OC的长,因此三角形AMP的面积就能求出来了.三角形ANP中,关键是求高NC的长,也就是求ON的长,M与P的速度是一样的,因此OM的长可以用t表示出来(用M点没运动时OM的长-运动的距离),那么三角形OMN中,就可以用正切函数求出ON的长,也就求出了CN的长,有了CN,AP的长三角形ANP的面积就可以表示出来了,然后三角形AMP的面积-三角形ANP的面积就是三角形AMN的面积S,也就得出了此时S与t的关系式.

    (4)当P在第四象限,且M在x正半轴上时(图4),t>8,三角形AMN的面积=三角形APN的面积-APM的面积,三角形APN中,关键是求CN的长,方法与第二种情况类似,先表示出OM的长,然后根据正切函数求出ON的长,进而得出CN的长,其他步骤同第二种情况.

    (1)如图①,L1、L2位置时,MN=12BC,此时t=6s或t=10s;(2)当0<t<4时,如图②:S△MAP=12•t•3=32t;S△NAP=12•t•34(4-t)=-38t2+32t;∴S=S△MAP+S△NAP=−38t2+3t;当4≤t<8时,如图③:S=S△MAP-S△NAP...

    点评:

    本题考点: 一次函数综合题.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题中通过两条平行的直线函数来表示出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