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路口,那一条小路,隐喻着什么?
2、母亲拦住“我”的理由是什么?用心何在?
3、“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除了反映“我”的倔强以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个性特点?
4、母亲的放行与叮嘱,表现出 她什么样的教子之法?
5、“我”碰壁,摔跟头,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由此,你体会出了什么人生哲理?6、“我”喘息未定之时,对朋友发出了如母亲对自己一样的奉劝,而“我”也遭到如母亲一般所遭受的同样的拒绝,这说明了什么?
7、人怎样看待“过来人”常患 的“拦路癖”?
8、当师长对你的某一行为说“不”时,你通常的反应是什么?浅谈理由.
9、当你因拒绝了师长的引领而碰壁,摔跟头,以至头破血流之时,你后悔过自己的率真任性吗?“思痛”之余,有什么结论?
1、 隐喻着因年龄的稚嫩,认识的浅陋,而容易犯的不可避免的错误,青春路上的小路,是喻指因犯错误而走的弯路.
2、作为“过来人”所拥有的生活经验;想以此来劝告,避免后来人重蹈覆辙.
3、表现了“我” 好奇心,求知欲,不屈不挠的精神,及执着与顽强.
4、对孩子既关爱又尊重,是一种明智之举.
5、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执著于一个目标,顽强地奋斗、努力,未来就是美好的.
6、任何人都具备人类所共有的美好品质,好奇、求知、执著、顽强,并且乐于实践,不落后 ,这是我们值得庆幸的优点.
7、“过来人”的“拦路癖”,无非是想让后人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是人性的发展却无视这些,它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不会因为长者的经历,而废除后来人的成长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成长,这是规律,所以,明智的长者,会叮咛之余,微笑着关注这一切的发生与结束.
8、我一般会追问原因,听从老师的劝导.
9、后悔过.吸收教训,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