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文中的养母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一个弃婴.她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积蓄换了住处;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她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当“我”为家的贫穷、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个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这些琐细的事表现了深沉的无私的母爱.
而写这些生活琐事、写母亲对“我”的爱,都是在抒写“我”对家、对母亲感情的变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到而悔悟结尾.以感情构筑文章的框架,许多细小的生活情景和事件由感情的脉络联系起来,融为一体.这就是抒情散文的写法.
散文是讲究形象的,形象是情感的依托.这篇文章中,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那竹棒后蹒跚着的长长的人影;还有母亲那黝黑的脸、粗糙的手、黯淡的眼睛和挺拔的身形、充满憧憬的神态,都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对这些形象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这又是散文常用的写法.
反映了母亲心地善良,付出所有,真情真意,在背后支持着女儿,默默地守候三年,终年的辛勤劳作和苦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