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正是此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之意就是: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言之和义,始可信矣.“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指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就不致遭受到耻辱.“远”在此处是使之远离之意,可理解为避免.“耻”、“辱”二字其实是一个意思,按《说文解字》的说法:耻既是辱,辱既是耻.“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因”字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此处的“因”通“姻”,那么“因不失其亲”就是“与之婚姻的都是可亲之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因”字在此应解作“依靠”,“因不失其亲”既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宗”在此处为“宗而主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由于)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个回答
相关问题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意思?
-
请问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是表达什么的思想?
-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各家注本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
论语中的两句话的矛盾问题《 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又《论语·八佾》:“事君以礼,人以为谄也”.这两句的字
-
求下列古文译文1.《礼记‧郊特牲》:「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
-
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
-
周礼 六行,五曰任,谓信于友也
-
找出两个省略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近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