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材料,尽可能鼓励幼儿操作所有材料.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记录本,让幼儿在操作完材料后自己作记录,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状况有迹可寻.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分析幼儿活动的记录,如果发现某些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只重复玩某几种材料,教师就应加以引导.除了引导之外,教师还可以对这段时间内能操作多种材料的幼儿加以鼓励,以引导其他幼儿尽可能操作各种材料,建构数学知识.
教师要对个别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往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且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这些幼儿在活动中常常处于“闲逛”状态,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某种材料的操作,他们朝三暮四,一个下午可以玩遍所有材料,但都是浅尝辄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每次活动前对他们提出相应的任务和要求.这并不是说要规定他们玩什么,而是在询问其意向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每次完成一种材料的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展示给教师或其他幼儿看.如果当天完成不了,则保留半成品,下次活动时继续做,直到完成为止.如果幼儿每次操作都有成品,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当他们得到教师或者同伴的认同时,这种感觉就会更加强烈,它会促使幼儿更乐意投入数学活动区活动,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由于这部分幼儿能够专心于某种材料的操作,他们原本因无所事事而产生的纷争大大减少,因此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指导幼儿活动.
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注意方法.当幼儿对某种材料束手无策时,教师不要急于将所谓的正确方法抛给幼儿,而要通过提供帮助或通过同伴的协助引导幼儿思考;当幼儿的操作方法出现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通过适当的提问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使他们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思考,通过探索来发现自己的错误.
三、鼓励家长协助教师组织数学活动区活动
家长的协助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数学活动区活动.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定期以小报形式告知家长:投放了哪些数学活动区材料,每种材料可以促进幼儿哪方面数学能力的发展,每个幼儿在数学活动区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家长可以在家里做些什么来配合教师,等等.这种方法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幼儿更有用.如果幼儿学习数学困难是由于行为习惯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教师可以请家长在家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某件事,这种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幼儿就能集中注意操作数学活动区材料,从而有效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如果幼儿学习数学困难是由对某些数学基本概念理解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给家长一些建议,让家长在家里为幼儿提供类似的数学经验,这样也许能减轻幼儿在数学活动区活动中因无法完成材料操作任务而产生的挫败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幼儿取得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这样幼儿对数学活动区活动就会越来越有兴趣,从而使数学活动区活动在幼儿数学能力发展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