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人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一定温度时,不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3)根据物质的溶解情况和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相对应的物质;

    (4)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

    (5)物质溶于水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有的既不吸热,也不发热.

    (1)图1中,甲物质没有完全溶解,因此甲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故填:甲.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因此质量分数也相等.

    故填:=.

    (3)由图1中可知,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

    P点表示的含义是3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N;3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要从含有少量N的M溶液中得到较多的M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制成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故填:制成热饱和溶液.

    (5)如果M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会导致温度降低,一部分M无法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M的溶解度增大,M会完全溶解.

    故填:M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点评:

    本题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考点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