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不少于6句)

1个回答

  • 水调歌头·中秋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录,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米芾词作鉴赏

    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

    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

    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

    “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