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所有课文的教学反思

3个回答

  • 这是一篇记叙已故著名科学家童第周轶事的文章.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青年时期的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学习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我紧密配合单元训练重点,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握重点来读懂课文,同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简介课题,感知整体

    “一定要”表示争气的决心很大.带着题意,简要介绍童第周的生平事迹.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认读生字词,分段朗读,了解预习情况.学生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本文主要写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结果又是怎么样的?提示学生按“家里”、“中学”、“留学”三部分内容给课文分段.

    二、缘词析句,捕捉内涵

    在学生了解童第周家庭贫穷环境后,围绕课后思考·练习2,细读课文.然后以问题导路,引导学生根据上下句联系,思考、议论、分析,由词及句而段,读懂课文各部分内容.

    1.“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着重理解词语:基础差、吃力、平均,和三个“才”字各说明了什么意思?(强调家庭贫穷与文化基础差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理解前两句的意思之后,把握“再三”的意思,领会“再三请求”的蕴含.

    2.“第三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发愤”的意思是什么?联系下文,说说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在学生懂得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的原因后,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发愤”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习时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具体内容.讲读时引导学生:①紧承上文,说说“更加发愤学习”的原因.②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让学生依据时间:每天天没亮,夜里;以及地点变换:校园的路灯下面,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理解词语:悄悄、溜、努力、终于.弄清每句话的意思.③这一自然段哪几句是具体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④童第周发愤学习的结果如何?⑤童第周是怎样想的?这里的“争气”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信心,我并不比别人笨;第二要努力,家里穷可以促使自己发愤.)再通过进一步朗读第二大段,加深对本段内容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紧扣“争气”,按原因、经过、结果、感想进行叙述.)

    3.“教授自己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围绕这一重点句,先让学生复习巩固第二段落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第三大段,即第4、5、6自然段,理解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的原因,争气的经过、结果,和他的思想感受的线索,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抓关键词语理解,着重捕捉,领会句子内涵,弄懂本段内容.①理解词语:资助、贫穷落后、瞧不起.搞清童第周为谁争气?为什么?(争气的原因)②童第周做成功了一项什么实验?“熟练”、“耐心”、“细心”说明了什么?(手术难度很大)③“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说明了什么?童第周又是怎样做的?“不声不响”、“不怕失败”、“终于”说明了什么?表现了童第周的什么精神?(勤奋努力和卓越才干)④“震动”的意思是什么?在句中说明了什么?童第周又是怎样想的?这里的“争气”又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自信心,中国人并不笨;第二要努力,国家穷促使中国人努力.)通过本段阅读,检查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由词及句而段,读懂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

    三、贯穿“争气”,加深理解全文

    围绕“争气”,记叙了童第周发愤学习,迎头赶上同学和刻苦钻研,完成科学实验的事.总结课文时,要围绕课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默读全文,并画出“一定要争气”的句子.齐读童第周中学和留学时思想感触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意思比较,读懂童第周由“误”而产生“争气”的信念,根据“并不……笨”而“努力”“能办到”的文章结构.通过点拨、剖析,进一步理解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启发学生要充满信心,勤奋学习,为人民争气,为祖国争气.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加强朗读指导,注意读出自信、自立、自豪的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学了课文后

    我让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谈谈体会:童第周在比利时留学时为祖国争气,这与他在中学读书时为自己争气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只有从小为自己争气,长大了才能为祖国争气.我因势利导,指出:中华民族的强大,就是靠了象童第周那样的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的拼搏和努力,振兴中华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的身上.要为祖国作贡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