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中通过哪三件事来表现父亲对我的怜爱之情

1个回答

  • 1. 4、5段写父亲浦口送别时对儿子的处处关心,都是通过儿子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的,着重写了父亲的动作行为和语言.作者的叙述,毫不修饰,唯其朴实,始觉真切.表面看来,作者似乎是在那里向友人述说那次父亲送别的情景,事无巨细,原原本本;实际上,作者的述说却经过了精心的挑选,每一个细节都渗透了父亲年老颓唐、境遇不佳而对儿女却一片深情的特有表现. 作者很细致地叙述了父亲在送与不送上的犹疑不决.这一过程表面看好像是多余之笔,其实恰好极其生动自然地反映了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说定不送”则“再三嘱咐茶房”;“终于不放心”,踌躇之后还是“决定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也无济于事.“我”已经二十岁了,其实用不着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心的周到入微. 2. 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这里,作者不惜笔墨,详细写了父亲的外貌特征(胖、穿戴黑帽褂)、动作特征(“蹒跚”、“慢”、“探身”、“手攀”、“上缩”、“努力”),极力勾绘出父亲行动艰难时的背影.正是这个“背影”,反映了父亲家境衰落的颓状;正是这个“背影”,反映了父亲送子远行的困顿;也正是这个“背影”,激起了作者从未有过的感激、怜爱之情. 橘子买回来了,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淡淡的描写,却十分逼真地发掘出父亲完成自己的心愿后的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两句简单的言语,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的,“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正是一个父亲临别前最重要的嘱咐;而走了几步又回头,叫儿子“进去吧,里边没人”,更显出老人关怀留恋之情.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这时的感情已达到了最深的境界. 是两方面吧?我读过课文了`` 希望满意~~~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