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行星”这个说法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
近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 世纪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9颗.此后,“九大行星”
成为家喻户晓的说法.
不过,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
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
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
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
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
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
布朗等人的发现使传统行星定义遭遇巨大挑战.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行星定义,
意在弥合传统的行星概念与新发现的差距.
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
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
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 “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
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
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