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出台的前提条件是:(1)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2)食品安全秩序已基本建立.两者缺一不可.而目前在我省的普遍情况是(1)人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基本上没有建立分所(已建立分所的,多数是刚成立,经验尚浅).人力不足,不能按规定监督频次开展;物力不足,不能全面开展;财力不足,不能多次开展评定检查.(2)食品安全形势严重.在这个时候,全面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则一方面是拖延监督时间(需对监督对象进行2次以上的评定检查,责令限期改正的跟进复查,等级评定),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多数单位评定等级为D级,“突出重点”实际上是一目了然.实际操作中,卫生状况好的话,我们自然会减少监督.难不成,以后去监督之前,还要想想以前监督了几次,达到规定次数没?路过时看到有违法行为存在,只因为已达到规定次数而不去监督.(3)专项整治等硬件任务过多,综合执法(并不仅仅包括食品卫生,还有医疗卫生等),再加上人力、物力、财力本来就不足,拆东墙补西墙,愈显紧张.
食品卫生安全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是人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永恒主题.
量化分级管理有如下特点:
1、目标性:量化分级管理是对取得卫生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量化评分,根据卫生许可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结果对其进行风险性分级和食品卫生信誉度分级,并确定次年食品卫生监督频率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了得高分,降低风险,提高信誉,注重发掘企业潜能,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社会经济效益.这样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有利于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整体性:量化分级管理的相关指标,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总结国内外食品卫生监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食品生产经营现状制订出来的.它重视对全局内多个关键环节的监管和协调发展,促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保证整体水平的提高.
3、定量性:量化分级的各项指标是按量化的原则来制订的,同时力求考核方法简便、效果可靠,能够对一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软硬件指标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好地克服了以前在执法监督中标准不具体、不量化、不统一的弊端.
4、竞争性:量化分级不仅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了统一具体的量化评价标准,而且将信誉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使消费者能作出知情的选择,有利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公开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食品卫生安全环境.
5、指导性:量化分级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规范了卫生监督的具体内容,对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整改和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督频次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机制的核心是规范经常性卫生监督频次
积极稳妥推行量化分级管理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宣传,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有关文件和标准.
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内容:
食品卫生等级管理是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可能性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布局、卫生设施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状况等逐一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量化评分,按所得分数高低评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不同的食品卫生风险级别和食品卫生信誉度级别.在这里提供全市范围餐饮业等级查询(50平米以下餐馆、建筑工地食堂、3个月内新办证餐馆、民俗户农家饭未参加量化分级,无卫生等级项).
A、B、C、D级代表餐馆卫生等级,A级代表卫生优秀,B级代表卫生规范,C级代表卫生基本合格,D级代表存在一定卫生问题,需要限期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