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的情节结构是:表哥未到→ →用餐→ (4分)
2.文章两次写“我”想念“咒语”希望老天刮风下雨,这两次“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5分)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文中【①②③】处的批注,在原文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上批注.(4分)
天突然暗得出奇,还闪电打雷.我敢对天发誓,这次可不是我念咒语呼来的.【甲】
我抽抽鼻子:“我还有事.”【乙】
答:我选【 】处,批注是:
4.文中写了妈妈和大姨两位母亲,她们有什么共同点?(6分)
5.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整理出来.(5分)
【参考答案】:
1.(4分)表哥驾到/用餐之后 评分标准:意思近即可,各2分.
2.(5分)文中两次目的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是为了能够阻止表哥来“我”家,以免自己承受更大的家庭压力;第二次是为了能够阻止表哥离开“我”家,以便与这位新结识的朋友有更多更深的交往.
评分标准:意思近即可,答对1点给3分,答对2点给5分.
以下是这样写的作用,供讲评时参考.这样描写非常充分地表现了少年的真实心理:有些幼稚,但十分率真,真实地反映了“我”的情感变化——从内心不欢迎表哥来访变为衷心欢迎表哥的到来.同时,这样写也清楚地体现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十分自然地将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出来.
3.(4分)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甲:无巧不成书,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悲伤的心情.乙:“我”饱受委屈,借口离开.
4.(6分)妈妈和大姨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十分爱孩子,但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常常求全责备,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因此她们眼中的“我”和表哥都不是理想的孩子,所以在“我”和表哥见面交往的过程中,妈妈和大姨总是在称赞对方的孩子,以此来刺激自己的孩子,她们看到了自己孩子许多的不足之处,却很少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妈妈和大姨这种共同点是如今许多父母都有的共性,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
评分标准:意思近即可,能答“她俩都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孩子优秀”,给3分.
5.(5分)有“我”和表哥的对比,妈妈与大姨的对比,“我”与妈妈的对比等等.
评分标准:意思近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
以下是对比的作用,供老师讲评时参考.这些对比不断地引发读者思考一些具体而深刻的问题,从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地位、思想和个性.例如,“我”和表哥的对比,将“我”具有运动天赋、个性开朗活跃,而表哥热衷学习、懂礼貌等个性特点表现了出来,而且引发我们思考:到底怎样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怎样正确处理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关系?等等.而且这些对比也构成了种种矛盾冲突,使小说的情节更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