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原因及分析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不懂、不会;二是由于计算不熟练;三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1.由认知因素造成的错误.主要指不懂、不会造成的错误.这类错误多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只要老师加以个别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指出错误原因,他们是可以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的.
2.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或由于紧张等心理因素造成的错误.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是由于他们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够认真造成的.有的学生做作业时很不专心,经常看错题,抄错数,看串行;还有的该加不加,该减不减,不该进位的进位,不该退位的退位;把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此外,有的学生由于图快,书写不工整,如把“6” 写成“0”,把“11”写成“17”,还有的学生由于紧张把34看成43.
3.由于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学习习惯不良,双重因素造成的错误.就学生的错题分析,大量的错误是由于计算不熟练,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再加上马虎,不认真造成的.由于马虎、不认真造成的错误,所占比例较大,有的学生能做对一些难题,而在一些基本计算中却常出错误.
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1、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具有一定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来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得“法”,并通过练习,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2.科学地组织练习,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1)先慢后快.所谓先慢后快,就是开始训练时,侧重在学生掌握方法,准确计算,不要求速度,训练量不宜过大,而且要因人而宜,当学生掌握方法后,计算速度再逐渐提高.
(2)先分散后集中.训练必须与教学同步进行,开始坚持分散训练,即每次时间短一点,而且每次间隔也要短一点,练习方式要多样化,使学生计算逐步达到准确、熟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计算能力的提高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审题的方法等.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