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分析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常见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然后让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体积。在比较水的体积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测量,操作方法不同,比较的标准不同,无法进行比较。于是就有了测量水的体积的标准工具——量筒的产生。最后,运用量筒规范测量水的体积。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量筒这种测量液体体积工具的发明过程,学习正确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设计思路
教师首先提出“哪个瓶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后,尝试画刻度、测量水的多少,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真正理解杯子上的刻度线,即测量单位的产生和意义。当学生全面地认识测量工具,理解标准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测量过程中,巩固使用量筒的方法,学会规范使用测量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了解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量筒发明的过程,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教学难点:
经历量筒发明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课件,动画:量筒的使用
2.分组实验材料: 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胶水、记录表。
表一:用自制刻度线测量的结果
1号瓶中的水
2号瓶中的水
3号瓶中的水
水的多少
表二:用量筒测量的结果
1号瓶中的水
2号瓶中的水
3号瓶中的水
水的多少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
一、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你认为哪个瓶子里的水多?为什么?
学生发言。
谈话: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多方面进行思考:
1.水会流动——水多,流动时间长
怎样比较水流动时间的长短?如把水倒入有小孔的杯子中,比比谁先流完。
2.水有重量——水多,更重
怎样比较水的重量?如用手掂一掂。
3.水有体积——水多,体积大
怎样比较水的体积?用容器来比较水的体积(用大杯量、小杯量)。
4.加同样的有色物质在水中,比较瓶中水的颜色深浅。
……
学生全班交流。
谈话: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更简便?
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学生利用选择的方法进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