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如何找通假字和活用字如标题.

5个回答

  •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的意思,它们相互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为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因此通假字有同音的特点.

    通假字的同音指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读音完全相同,即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与韵母分别相同.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与“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畔”与“叛”.

    二是双声通假,声母相同(有极个别情况是声母相近),即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和“无”;又如“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庄子· 逍遥游》) 中的“培”与“凭”.

    三是叠韵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有时只是韵母中的一个音相同.如:“从弟子十人所”(《西门豹治邺》)中的“所”和“许”.“天子猎于山之西阿,于是得山之队”(《穆天子传》)中的“队”与“隧”.

    根据通假字的这些特点,可以判断出其中的通假字.

    另外,主要还是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因为通假字常常是通用的.

    活用字:

    文言文中的字词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①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活用为副词);②动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活用为被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动词等)

    这样在读古文言文时,要注意在试着翻译后,看其是不是原来的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