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并“储存”于血液中,起到药库的作用.对于药物作用及其维持时间长短有重要意义,一般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这个对药物动力学很重要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二、临床意义: 药物进入体内后就会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结合率不相同. 药物只有在游离状态(没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候才有效. 有些药物结合率高有些结合率低,因此作用不同. 比如:A药结合率为10%,B药结合率为99%, 在相同的条件下若是药物结合率都下降1%,那么A药游离的量增加1%,在原来的基础上变成11%,只增加了十分之一; 而B药游离的量也增加1%,结果就导致B药游离的量变成了2%,也就是原来的2倍.像这样就容易引起B药的中毒等不良现象. 所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临床上需要仔细研究.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以及其临床经验?
1个回答
相关问题
-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药理学》关于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题目
-
药物生物半衰期,跟血浆蛋白结合率有没有关系?蛋白结合率高的的药物,半衰期是不是
-
谁有核黄素结合蛋白的化学结构,以及一些关于核黄素结合蛋白的介绍.
-
比较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特点及其作用.
-
血浆蛋白和血浆脂蛋白一样吗?
-
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1血浆中白蛋白的浓度2血浆蛋白的分子质量我要知道为什么
-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参与免疫B.参与止血C.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D.缓冲血浆pH值E.结合、运输小分子物质
-
某弱碱性药物pKa=8.4,在血浆中(血浆pH=7.4)其解离度应该怎么求?
-
求文档: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