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者《竹石》《荔枝》的作者分别是谁

1个回答

  •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荔枝》

    小学课文 著:肖复兴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

    《荔枝》就是他的作品.

    《 荔枝》的全文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我刚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儿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声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了.

    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样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贴.

    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是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阔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信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孙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岁才能尝到荔枝,他还不懂得什么叫珍贵,什么叫舍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张开嘴巴.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荔枝》写作特点 1、描写细致 本文无论是人物的动作、语言、容貌、心理活动,还是沙果和荔枝的形状,都有许多细致的、形象生动的描写,成为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动作、语言、容貌的描写可参见[难句讲解].第一自然段写“我”在第一次买荔枝时的矛盾心理(从“站在荔枝摊前”至“还是掏出钱买上一斤”),就很生动具体,突出表现“我”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最终还是战胜舍不得花钱的心理.水果摊上的处理沙果经过母亲的精心处理,使得每个“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这一描写衬托出母亲勤劳俭朴、善于持家的品性.2、叙事波澜起伏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但并不呆板,而是有波澜有起伏.“我”在母亲临终前买了好多新鲜质优的荔枝回家,原以为母亲吃上了并为之心里感到慰藉.然而,后来才知道,母亲生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这样叙述,既有利于抒写“我”对母亲的孝情,又突出了母亲的慈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