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搜索那个希腊陶瓶,或许会有收获.
这幅画展示了古希腊人少年时期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学生都是公民的后代(由学仆送到地方还不算,学习过程中还要伺候着,而且似乎有监视教师保护幼主之嫌,因为教师地位低下),他们长大后是要肩负起公民职责的,不管以后是经商、从政还是打仗,都需要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演讲、算账、统计,以及艺术修养),所以学生的学习主要分为两块:一是音乐熏陶,二是文字读写.
下面是网络里找到的关于古希腊教育的资料,(你的习艺的少年是其中插图之一,郁闷的是不知为何无法插入图片)希望对你有用:
儿童幼时,由家庭负责教养.男孩7岁开始,同时上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也称弦琴学校).开始,这两种学校合在一起,既教识字读书,又教唱歌音乐,后来才分开.这两种学校都是私立和收费的.学生上学由“教仆"(Pedagogue)陪送,教仆多为奴隶,教师地位相当低微.只管讲述,学生跟着背诵.文法学校只教些读、写、算的初步知识.音乐学校最初是指导学生练习乐器, 再教以简单宗教诗歌和抒情诗,然后把乐器与诗歌合在一起演唱,最后还要学唱荷马史诗片段.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性格和道德品质.
12、13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音乐学校或文法学校学习,同时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在体操学校,学生集中练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及游泳、舞蹈.这些运动项目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但在技能技巧上,要求达到步履轻快敏捷,活动准确平稳,动作协调优雅,姿势柔软美观;在精神意志上,要求经常保持坚韧刚毅,勇敢进取,并善于抑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上的训练更为重视.为使体操活动能够与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的学习和谐配合,各项体操练习,常常伴以箫笛琴弦的吹奏.
到了15、16岁,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而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奴隶主子弟,才可进国家主办的体育馆 (Cymnasium)学习.国家体育馆实际是实施全面教育的场所.它的物质条件,比其他学校优越得多.在这里,五项竞技仍为主要训练项目,赛跑和角力更受重视(见彩图).另外,还增加了骑马、驾车等项活动.各项活动要求更加严格.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占重要地位,主要学习文法、修辞和哲学三门学科.国家体育馆还经常进行歌唱、演奏、舞蹈及各种文艺方面的练习,并要求学生参加宗教仪式或国家的各种庆祝活动.学生对法律、社会生活及公民生活的准则也需要有所了解.执政官和高级官吏还经常到国家体育馆与学生进行政治、道德谈话.教师大多是由在文法、修辞、哲学和体育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担任.
18~20岁的青年可以进入青年军训团 (Ephebia),受军事训练.军训团实为国家兵营.入团后,就授予每人一矛一盾,并到神庙庄严宣誓.誓言是:永不玷污武器,一定服从官吏,遵守法律,为国家利益而战.然后以一个士兵的身份在城市卫戍队服役一年,第二年转到边防守备队守卫边疆海防.在这期间,青年要学习航海并进行演习,还要学习一些政治法律.20岁后,通过一定仪式,授以正式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和青年军训团并存的,是一些哲学家所创办的哲学学校.如柏拉图在雅典附近办的学园,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办的学园.这些学校的教学都是根据创办人各自的哲学见解,对主要哲学问题进行研讨.自公元前 5世纪起,一批智者先后来到雅典收费授徒,传播新颖的知识和思想,为雅典文化教育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雅典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在公元前 4世纪通过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威力而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