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开区三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5)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据此分析解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3)温度为40℃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同;

    (4)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10℃时,甲、乙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5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浓度最小的是丙;

    (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3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此温度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所以通常可采用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饱和;

    故答案为:(1)40;(2)乙>甲>丙;(3)40;(4)丙;(5)加入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对于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考查,但难度不大,据所学知识认真分析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