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被切了和头未被切的单一变量是:有无头(即有无尖端),结果是:弯向光源生长或不生长不弯曲.所以结论便是:向光性与尖端有关(即胚芽鞘尖端引起了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因此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要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必须加琼脂块,证明确实有某种物质透过了琼脂块,运到尖端下面.
为什么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
3个回答
相关问题
-
胚芽鞘尖端 不给予光照是否产生生长素 为什么?
-
1928年,温特研究胚芽鞘向光性时设计实验如图.图中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未放胚芽鞘尖端;①~⑥表示对切去
-
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下图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
-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B.光能影响生长素的产生C.胚芽鞘生长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D.
-
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如何弯曲是考虑生长素横向运输,那为什么不考虑向光性呢,那不正好反过来了吗?
-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证明生长素可以______胚芽鞘的生长,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背光侧______分布较多,导致该侧生长速
-
利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胚芽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的(),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胚芽尖端产生生长素,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请问为什么生长素分布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