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的意识有层次结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伟大发现.但是,他的潜意识学说对很多现象无法解释:潜意识是先天遗传的吗?是的话,为什么不能象婴幼儿无条件反射那样发挥作用?而要随时随地“走出来”?如果后天的,怎么培养的?等等很多问题都无法解释.《知觉生长模型》修改了这个学说,请参考.《知觉生长模型》的意识的层次学说:
依据兴奋与抑制能量强弱的状态,可以划分出六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是意识层,是兴奋程度最高的层次.第二层是中等强度的兴奋层,称为“兴奋网络层”.知识结构是由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知觉单元”组成的庞大的网络结构.扩散的兴奋能量,只能沿着网络通路前进,所以,从意识层扩散、传送出来的兴奋能量,只能进入“与之相联系”的、巨大的网络系统中,故称兴奋网络层.第三层是“兴奋渗透层”,兴奋能量无法灌满连接的知觉单元,即兴奋能量只能占据或多或少的区域,好象水量少,只能向泥土下渗透,无法湿润整块土块一样,故称“渗透层”.第四层是弱抑制层.第五层是中等程度的抑制层.第六层抑制能量最强,传承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这层可称为“潜抑层”.
依据兴奋能量与抑制能量的相互状态来划分,则可以将意识的层次简化分成四层:即意识层、兴奋网络层、兴奋渗透层和潜抑层.采用四层的分法可以更简单更清晰地表达意识的结构.
第一层叫意识层,它有5个特点:
⒈反映的信息最清晰,例如看见一个人,他的形象最清晰;我们在回忆,想象,推理,灵感等思维过程中,也只有最清晰的部分才能被人所意识到.
⒉反映的内容最重要最及时,即与感知觉和思维同步.
⒊人人相同的信息.例如看见同一个人,那么,不管什么年龄,性别,智力,民族和知识水平差异等,就只会是这个人,不会不同.
⒋反映的信息永远不变.例如一只酒杯,天天看它,不会改变,几十年后再看见它,还是没有改变.又如默诵同一首诗,它也是什么时候都能清晰地反映在意识层中.
⒌扩张知识结构的能力.
第二层叫兴奋网络层,也有5个特点:
⒈没有清晰的表象.例如看见同学,就知道他的姓名、性别等,这些知觉的知识都不可能象视觉表象那样清晰.
⒉综合知识经验的舞台.这里有许多“知觉单元”,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
⒊人人不同的知识经验.
⒋反映的信息可以改变.例如看见同学,可以联想起他的趣事,也可以记起他家里的摆设或儿女等等,是随时会变化的.
⒌层次变化.即这里的信息可以上升为意识层或下降为兴奋渗透层的信息.
第三层叫兴奋渗透层,也有4个特点:
⒈反映信息更模糊.
⒉层次变化.即这里的信息可以上升为兴奋渗透层或下降至潜抑层.
⒊对外联系广泛.
⒋瞬间变化、难以预料.
第四层叫潜抑层,有3个特点:
⒈没有兴奋能量.
⒉百宝箱作用.
⒊动态变化与不变.
知觉生长模型的意识层次学说明确指出了各层次不同的、鲜明的、无法替代的特点;指出了各层次动态变化的规律;指出了只要有意识,那么各个层次都是同时存在,协同完成任务的──即各个层次是不可分割的、分工明确的、统一的.文章后面还专门讨论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错误.这里由于篇幅问题,只能作出上述提示,有兴趣的朋友请登陆百度→文库→输入书名《心理现象全新解释·知觉生长模型》→阅读或下载第十章意识与意识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