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最好是描写某一个地方的,只要提纲,

1个回答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变化、类别、状态、功能、成因、结果和发生发展过程、程序等特征的文章,是实用性和应用性最强的一种文体.常见的各类科学知识介绍、科学小品(科普小品)、解说词(展览馆解说词)、说明书(产品使用说明)、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景物介绍、书籍出版预告(书文简介、内容提要)、广告宣传等等,基本运用说明手段,属于说明文范围.

    说明文的时态常用一般现在时,语态常用被动语态,有时用虚拟语气.

    学习说明文,首先应了解和掌握说明这一表达手法的基本特点.概括地说,说明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性质特征、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的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给读者提供知识,使之了解客观世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也可知道说明文的三个基本特点:①科学性与知识性;②平实性与实用性;③解说性与条理性.这与一般的议论文、抒情文或记叙文,显然是不同的.

    说明文的要素: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层次及说明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要求:内容具科学性;结构具严密性;语言具准确性,选材具典型性.

    说明文的种类: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物体(实体事物)说明文和事理(抽象事物)说明文.物体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按说明内容的性质和写法分,可分为一般说明文和实用说明文.按说明方法分,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质朴、简明、准确、客观、冷静的平实性说明文,一类是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的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的顺序

    安排说明文的顺序,一般采用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也有的说明文说明的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还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程序顺序等.

    3、说明的层次

    写说明文要安排好层次段落.层次段落一般有以下分法:

    ①按制作过程、原料、原理和使用方法安排层次段落;

    ②说明事物的功能,一般按其功能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来安排层次;

    ③说明事物的构造,一般常依据构件的方位和构成的顺序来安排层次;

    ④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一般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段落;

    ⑤如果将说明内容分成几个方面依次说明,这几个方面就是层次段落.

    4、说明的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数字分析和综合)、作诠释(注释)、摹状貌(描述)、画图表、引用等.

    下定义,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要说明对象的性质与特点,以达到提示事物本质属性的目的.它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格式,即“什么是什么”,或“什么叫做什么”.下定义的方法一般用在科普性的文章之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会与其它事物混淆在一起.如果将这种方法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可在全文起提纲挚领的作用.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将事物分成若干不同的部分.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管中见豹.还可以使文章的头绪清楚,层次分明.

    举例子:这种方法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而通俗易懂,运用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不甚费劲.

    作比较:这种方法的运用不外乎三点:一是比较优劣,突出某个对象的特点;二是比较差异,显示各个对象的各自特点;三是用两个相似的事物相比较,通过其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推知另一事物的特征.而运用中也应注意两点:其一,必须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其二,必须明确比较点,晓得拿什么东西去比.

    打比方:如果写作时遇到的事物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用平实的语言阐述解释清楚,就可以用此法加以说明.不过,要想打个很恰当的比方,一定要记住双方间得有相似之点,也就是说喻体要有相似之处.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

    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的数量来解释事物.使用数字如果恰当,往往会起到板上钉钉的作用.

    作引用:说明文的引用,只是作为说明的依据,有时也是为了使引文摆脱机械呆板和毫无生气.这种引用的内容往往都是名家的论述,经典材料上的说明等等.

    列图表:图表能增强直观感,使人一目了然,也可起到一切尽在图表中的效果.使用这种方法说明,使读者易于接受,并且条理清晰.

    5、说明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否则会破坏文章的科学性,还要做到简洁(即不罗嗦不含糊)和周密.

    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与准确性并不矛盾,多样和灵活必须以准确为前提.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具有丰富的内涵,但主要是平实用语和生动用语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