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
像巨龙般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的长城,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地和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它是两三千年来,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
远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西周就有“城彼朔方”的记载.公元前七到三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先后筑起长城以自卫.当时长城总长已上万里,不过是分散各自独立而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西起洮河沿黄河向东,按原秦、赵、燕长城走向一直到辽东,绵亘万余里,成为我国最早的万里长城.
明朝建立后,为防范元朝复辟及达旦、瓦刺、女真、吐蕃等族骚扰,在北方不断修筑长城,并且为抗击外国入侵,在东南沿海要地也零星筑了一些长城.明长城之多,是历代之最.主要长城从鸭绿江边的九连城到甘肃的嘉峪关,全长一万五千余里.其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间的一万二千七百里的主长城保存较完善,特别是山海关到北京周围,经戚继光重新督筑过的长城最为壮观.
清朝初,在辽宁、吉林间筑了有名的盛京边墙(柳条边),新旧边墙总长2600余里.对古长城也局部修缮了山海、居庸、雁门、嘉峪等关隘和长城的某些段落.中期以后就未再修缮了. 长城作为我们中华伟大文明古国的象征,既是我们民族感到自豪、也为世界各地人民所向往,它将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