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相通的规律,然而人类常常自问:“万物归一,而一归何处?”发问的同时,人们往往看到这样一个图景:上帝也是一个在无限的旷野中流浪的寂寞路人!
人类苦苦的思索生命存在的意义.所谓的生的历程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人类无时无刻不处在自我的认识之中,处在寻求生命中的至我,寻求生命中的无我,这一段心路也是一个痛苦的历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少文人墨客,多少豪侠义士,用笔,用生命给人生描绘了多少美丽的伤痛的图文.可以说生的历程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历程,交织着多少伤与痛,泪与欢!
然而“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语)也许生命的真谛也可以这样来看:不去思考,不去给自己妄下定义,只要一步一步的走好;只要抬头看天,低头赶路.有云:动则静,静则动,动静相生.浮生皆有相,众相由心生.心随意转,意由心生,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佛家畅言:大千世界,一切空灵.佛法是明心见性的.那佛莫非也是人间一种幻象,亦或是人类的一种心灵慰藉?佛家重言因果,说前世,修今生,寄后世.可是前尘后世的轮回中,那一份无力的期盼又显得是那样的让人无奈,无力,遥不可及.
有人说,人生不过是一个取舍的过程.不过是一个在对与错之间取舍的过程.然而何谓对,何谓错.人生总是有如波浪起伏,对和错因人的意识的差异,有时会有本质的区别.月溪禅师曾言:“取舍是妄识的作用,不是自性的本体,能舍是妄,所取非真,见闻觉知所支配故;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其中是空无所有的,自性能生万法,与无所有了不相干;背觉合尘固非佛法,背尘合觉亦非菩提,相对待故,譬如一面明镜,灰尘一来明镜变为黑板,背尘合觉,灰尘拭去黑板变为明镜,忽来忽拂,明镜变黑板,黑板复明镜,不是很麻烦的吗?”
万物归一,而一归何处?这是很多人都在想的问题.而思索,寻找它的答案也就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吧.也许人的一生无非是在寻找,追寻那空中飘散的精灵.喜欢闻一多的话:“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幻影,可是如果你把幻影看作是幻影,那么你就堕入了无底的深渊.”思索没有错,重要的是思索后心是否会走过一个陕窄的小山路,或是一个死胡同.如果思索后的结局,是一片苍白,是空洞和茫然,那莫不如低头赶路罢.
生命中的那一份份感动,有血有泪,可歌可泣的真诚;相知相伴的喜悦,缠缠绵绵的柔情;沟沟坎坎的泪眼迷漓,怎可让人不为之动容,怎可让人不为之感动!如果说老了,临死之前还能剩下些什么?我想:也许只有这星星点点,细细碎碎的感动.尝过生命中的种种滋味,才不枉为此生,才可以微笑着离去……又何必刻意的把它在心版上删掉呢?事实上,有些东西,也不是可以删去的,总是会有些什么留下来,那将会是生命中的点点繁星.俯看万家灯火,这灯光下的小屋内,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菩提亦非树,明镜亦非台”!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那就一步一步的走罢!抬头看天,心若浮云;低头赶路,身是匆匆的行路人!
别再问自己:万物归一,一归何处?我已为我自己找到答案----万物归一,一归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