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的词义转变从形态上看,“闻”最初的意思就是“听,听到”,但我们知道,“闻”还可以表示嗅觉,闻味道.这其中的词义转换

3个回答

  • 闻的本义是“听到”,《说文》:“闻,知声也,从耳,门声.”字既然从耳取义,造字本义自然与耳朵有关.但是“听”和“闻”又不同.“听”是用耳朵去感触声音,“闻”是声音入耳,所以有“听而不闻”的说法.

    仅从现有的文献材料分析,“闻”从专指“耳朵听到”演变为兼指“鼻子嗅到”,这种变化过程在语义学上可以称为“词义的转移”(但我认为可能是假借,说见下),楼上说是词义扩大,错!如果是扩大,那么后起义的概念外延就包含了本义,而“闻”的变化不是如此.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两个概念有个共同点,一个是声音入耳,一个是气味入鼻,而气味入鼻古代没有专字,于是借“闻”字为之.五官感触外物,视而得之谓之见,听而得之谓之闻,嗅而得之没有专字,借“闻”字来表示是很自然的事.

    “闻”字在先秦时期已经被用来表示嗅到,《韩非子 · 十过》有“闻酒臭而还”.我相信当时口语中表示嗅到的词与“闻”同音,但没有专字,所以借用“闻”字来表示.这种现象在汉字中很普遍,如“朋”、“来”、“其”、“而”等等.如此观之,“闻”表示“嗅到”有可能是假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