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会感动於自然的声音,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个回答

  • 林清玄的散文识见开阔,境界高雅,每有关于人在自然中的意义探讨.《随风吹笛》是其散文中颇有代表意味的一篇,叙写了他见闻竹林因风雨而成交响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次生活的偶遇,其实就是一声心灵的沐浴,一种审美的体验.

    作者极力想把他经验的这场“心灵之浴”的感悟告诉我们:当竹林的交响整个将人包围,人陷身“一片乐海”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近乎洗礼式的审美体验.这非同凡响的天籁,不期而遇却令人震撼、赞叹不已.由是,他以为,每个人都应感动于自然之声;反之,不能感悟自然之声的人是可悲的.

    作者的思悟是深刻的,他鼓舞人们走向自然、倾听自然、亲近自然以沐浴心灵.在他看来,人(艺术家)总是愿意取法自然,从自然中吸取灵感的;但,艺术却有其达不到的境界.因为,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自然没有结局,一如“随风吹笛”的境遇不可重复.

    这样,林清玄以不滞于物的笔触和浪漫情感,于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再现了自然的感人的力量.

    仰望苍穹,探触净土的林清玄,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生偶遇、生活片断,看似无奇,经他巧妙地构思,每能燃烧出激情,蕴含哲理却让人感觉不出说教的意味.

    本文从微雨、凉风中听笛的悬疑写起,于寻常的见闻中点染上诡谲的色彩,让人猜想.接着去探寻那能够穿透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的笛声.行文便合上了平中见奇的步调.当天风海雨似的“一片乐海”不期而至时,作者已借自然的平常之物再造足以“震撼“人心的奇妙之境.怀着爱、追求与对人生的悲悯情怀,作者开始了奇崛的思考:重要的是,人要感动于自然,自然既然没有结局,那么涵盖生活、艺术的诸方面,其真与美的追求,何尝有个止歇.

    作者如此布局谋篇,来装填他的感动与浪漫情怀.于冲淡中一展倾听自然、拥抱自然的无限美好,也预留了思想的空间.平中见奇,《随风吹笛》就是这样一篇构思精巧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