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3)(4)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此题中要根据光具座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凸透镜.

    (5)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只有一次实验不能得到科学性结论.

    (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便于测出物距和像距;

    (2)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分别要使物距小于f、大于f而小于2f、大于2f,而光具座的长度为100cm.所以不能选择f=50cm的凸透镜B.应选择f=10cm的透镜A.

    小华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物距u=50cm-25cm=25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使烛焰向右移动10cm,此时物距为25cm-10cm=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要在光屏上得到像必须将光屏向右移动到另一位(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光屏上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机(或幻灯机).

    (4)由图知,凸透镜在50cm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处于f和2f之间;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

    所以当物体在30cm处即u=50cm-30cm=20cm为2倍焦距处.因此f=10cm.

    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u=50cm-45cm=5cm<f,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和凸透镜的原焦距相等,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测量多个碎片的焦距,然后总结结论.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A,缩小;(3)右,放大;(4)正立,虚;(5)一次测量不能确定普遍规律.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对实验中一些细节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