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机制.
利用反思促进教与学,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阅读下面的案例,请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实际,谈谈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的,把它发到论坛中与大家交流,希望你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完善自己的思考,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对别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新课导入:
1. 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 2 3 0
5 4 3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
2.八戒又来了,要把6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个可以得到几个桃子?
2 1 1
2 2 1
2 3 4
他们对哪种分法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
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
此时,老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你的帖子不用太长,但一定要观点鲜明,主题突出.把你的帖子发送到本组讨论区,让其他学员分享你的观点.并阅读本组学员的帖子,选择2个回复,表明你是支持还是反对他(她)的观点.简述理由.
特别提示:如果针对讨论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困难,你可以试着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1.你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执教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吗?
2.举例说明,在日常教学中你是怎样进行教学反思的.
3.你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对于教与学的价值是什么.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你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执教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吗?
我认为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这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及时的进行反思.
1、课前预设情境对“平均分”这一概念帮助不大,情境的设置没有取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作用.
2、情境设置的不当和教师提问方法、词语的不严谨促使学生对“公平”一词的理解远离了“平均分”这一概念.
3、课前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爱好及了解会使情境设置脱离主题和知识点.
4、如果教师把情境改成“老师这里有6支铅笔,想要分给两个同学,怎样分才会公平?”情境接近学生生活,不会引起歧义,学生易于理解,能直接参与,能设身处地的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对“公平”的理解,能逐步走进“平均分”.
所以这位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应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逐步靠近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应该反思自己的提问词语是否严谨,怎样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走近知识点.
应该反思当课堂出现无法掌控的局面的时候应该怎样的去把握课堂,把握学生的思维.应该反思自己本课的失误点在哪里,进行再教设计.
二.举例说明,在日常教学中你是怎样进行教学反思的.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这部分知识时.课前预设很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但是在实践练习时,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作对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做的不准确,看半时不准确,画半时知道分针指向6 ,不知道时针到底应指向哪里.下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让同学探究看半时,画半时时过于重视分针指向哪里,对时针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够明确,没有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点来突破.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它们产生错误的共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半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准确的画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可以让第一节课就画的比较准确的同学用它们的方法,它们的语言来来进一步阐述,一帮一交流,沟通.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及时检验并加以巩固.
按照这个思路,第二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技巧和检查方法,扎实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及时的反思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你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对于教与学的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撰写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的得到提升.才能形成型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出封闭,才能是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教学反思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通过教学反思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从而走上一段新的教育探索征程.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我们的校长曾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心的去反思.教学反思能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每一天都是更新的.用心的,及时的,有效地反思能“让教师从机械的忙碌、盲目的忙碌、麻木的忙碌中走出来!”
反思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收获
一、我认为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这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及时的进行反思.我觉得这位教师情境设置的不当和教师提问方法、词语的不严谨促使学生对“公平”一词的理解远离了“平均分”这一概念.如果教师把情境改成“老师这里有8支铅笔,想要分给4个同学,怎样分才会公平?”情境接近学生生活,不会引起歧义,学生易于理解,能直接参与,能设身处地的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对“公平”的理解,能逐步走进“平均分”.
二、平时我在教学中,以前常是这样:讲解例题时,先出示例题,让生独自思考,之后,让生讨论,再指名生板演,师生共议.很多时候,都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是做作业时却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做得并不理想.我就想,问题出在哪里了?是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主动探究,还是怎么了?是自己在课堂上的点评不到位?我反思我的教学过程,也没用觉得哪里有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很郁闷.后来通过反思,我找到了问题所在.我终于想明白了,在教学例题时,有的学生不是自己在思考,讨论,而是在看教材,看教材中的解答.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都能做得较好,都能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现在我在上课时,尽量不用教材中的例题,总是把例题变一下,或者是选用习题,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了,不会再有假思考、假讨论的想象了.
例如,我在教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时,课前预设很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让学生板演练习题,下课后,我也及时的进行了反思.我觉得学生掌握的不错,我心里挺高兴的.但是在批改作业时,我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出的一个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cm,它的长与宽的比是5:4,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发现很多同学是这样做的: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
5+4=9
长 36×5/9=20(cm)
宽 36×4/9=16(cm)
面积 20×16=320(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0平方厘米.
看后我很生气,学生怎么会这样做呢?学生怎么能把周长36cm当作了长与宽的和了,怎么会不知道周长是长与宽和的2倍呢?我思绪平静下来后,认真进行了反思.我觉得自己教学时没有引导到位,没有很好的强调:按比例分配中,知道两个量的比,两个量的总和,才能求出这两个量.觉得自己在让同学探究时,因为教材中没有这类题,所给的总量都是比中两个量的总和,没有出现所给的总量不是比中两个量的总和的情况.所以在备课时我也没有考虑到,更没有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点来突破.以后在备课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在辅导课上,利用学生作业中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怎么做?有的同学说应该把先算出长与宽的和再求长与宽,最后再计算面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 5+4=9 长(36÷2)×5/9=10(cm) 宽 (36÷2)×4/9=8(cm)面积 10×8=80(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之后,我又让学生讨论怎么样改动题目,这样做才正确.一时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讨论起来了,一会有的同学说,把题目中的“周长是36cm”,改成“长与宽的和是36cm”,我会心的笑了.原来学生是挺聪明的,只是有时自己没有好好的引导罢了.
我认为及时的反思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收获,但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在我也获得了成长,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的同时,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我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对于教与学的价值首先表现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撰写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的得到提升.其次教学反思也是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才能形成型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
教学反思,学生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还记得曾有人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心的去反思.我觉得反思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教学反思能让我们教师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反思之后有更大的收益、更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