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浸泡良久后取出,在晾晒时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织物了.工匠们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认真.
墨子仔细地观察了染丝的全过程后,顿有所悟,不觉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本来都是雪白的丝织品,而今放到青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青色,放到黄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黄色.所用的颜料不同,染出来的颜色也随之不同.如果我们将白丝先后放到五种不同颜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它就会改变五次颜色了.如此看来,染丝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谨慎从事啊.”
接着,墨子又从染丝的原理引伸开去,进一步产生联想,从而深深地感到,其实在人世间,不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即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也存在着一个会染上什么颜色的问题吗?
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青少年,当他身处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之中时,一定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择善而从,以促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教条主义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奇想:“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且让我来试一试.”
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反应,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
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虹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头小牛“哞(mou)哞”的叫声.
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
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