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通假字 孟子这段话中的"斯"(是)应当"此","这"的意思解,这没问题.如果一定要考究孟子当时用的是哪个字,窃以为"斯"字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更大.在孟子那个时代,虽然"斯"字和"是"字都已存在,但"斯"字作"此""这"的意思用是该字义的主流.而"是"字虽然也有"这""此"的含义,但主流用法更倾向于是"对","指定"的意思.后来汉朝时的"诺"字的意思就是从先秦时的"是"字发展而来的.这是理由之一.其二,到了北宋末期,南宋及之后,"是"字当"此","这"意思的用法才普遍起来,于是将之前的"斯"用成"是"也出现在了那个时代以后的版本中,直至清朝,混用的现象已经较普遍.到了白话文时代,"是"字又有回归的迹象,并且把"斯"的意思更加合并进来了.于是,人们为了强调孟子原话中这个字的"此"字义,区别于白话文的"是"字所具有的太多的意思,加之也有些保留古韵的意图吧,又用回"斯"字为多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出版物大多又是"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