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的数学故事
《镜花缘》是清代李汝珍写的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古典小说,包罗经史子集几乎所有古籍内容,还有生物、园艺,医药、音韵、算命以及天文、地理,文学、数学等等知识。小说的后半部描写了100位才女各展才能,其中米兰芬就是一位“神算子”。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部小说中介绍的几道数学题。
一、分果子
小说第76回中说,众才女到宗伯府作客。在后花园内,董青钿同宋良箴、司徒妩儿、廖熙春、缁瑶钗、蒋秋辉在那里摆弄算盘,讨论算法。她们算了“韩信点乓”和“二十八宿闹昆阳”等算术题。这时廖熙春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我在家乡动身来你们这时,亲戚姐妹都来送行。恰好有人送了一盘鲜果。妹子按人分,每人7个多一个,每人8个少16个,各位姐姐能算出共有几人?每人分几个果子吗?”
司徒妩儿回答道:“这是盈亏算法,极其容易:按第一种方案分总共多1个果子、按第二种方案一共少16个果子,两种方案共相差1+16=17个;在这两种不同分法中,每个人有8-7=1个的出入。那么要有多少人才会有17个果子的出入呢?两种方案相差总数除以两种方案中每个人分得果子的相差数,就是分果的人数。(1+16)÷(8-7)=17(人),17便是人数。根据第一种分配方案:17×7=119(个),119+1=120(个)。原来是17人分120个果子。”
古人把这种解法概括为一首歌诀:“算家欲知盈不足,两家互乘并为物,并盈不足为人实,分率相减余为法,法除物实为物价,法除人实人数目。”这首歌诀用今天的话说,则可概括为一个公式:(盈数+亏数)÷两种方案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数。再根据参与分配对象数进一步算出被分配物品数。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二、铺地锦
在小说《镜花缘》第79回里,就有一段利用“铺地锦”求圆周长的故事:有几位小姐妹聚在一起谈论数学。其中一位名叫青钿的,指着面前的圆桌,问道:“请教姐姐,这桌周围几尺?”被问的人叫做米兰芬,她向身边的宝云要过一把尺来,量出圆桌面的直径,是三尺二寸。然后取笔画了一个“铺地锦”(如图1),画完后,回答说:“此桌周围一丈零零四分八。”(1米=3尺,1丈= 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左面图1是《镜花缘》书中画出的“铺地锦”,右边图2是我把它改写成现在通用的乘法竖式。从图中可以看出,“铺地锦”是在一个大的长方形里面,画了些纵横格子线,还画了连结方格对角的斜线,形状有点儿像铺在房间里的地毯,所以形象地叫做“铺地锦”。通过将图中左边的“铺地锦”和右边的乘法竖式对照,实际内容却几乎完全一致。竖式中的被乘数和乘数,在“铺地锦”图里,分别写在大长方形边框的右边和上边。大长方形的4条边中,右边的和上面的两条,相当于乘法竖式里的第一道横线。在竖式里,先暂时撇开小数点不管,用乘数的各位数字2和3分别去乘被乘数314,得到的628和942,两次乘得的数各占一行。所得的两行,错开右面一位,然后上下对齐相加。在“铺地锦”图中,大长方形里面竖的两排格子,自上而下,顺次写着用乘数的每一位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得到的6、2、8和9、3、12,这些数字与数字的乘积,每个数字各占一格(进位的数字写在相邻的右上格)。所乘得的这些格子里的数字,纵横对齐排列,把每条对角斜线的全部数字相加,加得的和写在长方形外面。
在“铺地锦”里,左边竖排3格斜线上面的3个“一”,实际是乘或者加时进位进上来的“1”。竖式里的最后得数10.048,在“铺地锦”图里,是在大长方形边框的左边和下面,从左上往下,再往右(即从左上角按逆时针循序),连起来读。大长方形的左面一条边和下面一条边,相当于竖式的第二条横线。画完了“铺地锦”图,相当于写完了乘法竖式。
所以,《镜花缘》里的米兰芬画完“铺地锦”后,就能说出圆桌的周长是一丈零零四分八厘(≈3.35米)。
三、算杯重
书接上回,在宗伯府后花园内,宝云指桌上一套金杯对各位才女说道:“此杯大小一共9个,我用了126两金子请工匠打造的,这些杯子的重量按由小到大顺序成倍递增。姐姐能算出杯子大小各重多少么?”
兰芬道:“这是‘差分法’。方法是用9个加1个是10个,9与10相乘,共是90个,折半45个,作45份算;用126÷45=2.8(两),就是二两八钱(1两=10钱),此第九小杯,其重如此。”随即从丫环带的小算袋内取出两个算筹摆下,用笔写出,大杯重二十五两二钱、第二个杯子重二十二两四钱、第三个杯子重十九两六钱、第四个杯子重十六两八钱、第五个北重十四两、第六个杯子重十一两二钱、第七个杯子重八两四钱、第八个杯子重五两六钱。
宝云看了,很觉惊奇,问道:“姐姐何以一望就知各杯轻重呢?”
同学们,其实米兰芬这样想的:这9个杯子的重量是成倍递增的,那么它们的重量恰好是一个等差数列。她把小杯子的重量看着1份,其它8只杯子的中分别是2份、3份、4份……8份、9份。9个杯子一共是1+2+3+4+…+8+9=(1+9)×9÷10=45(份),小杯的重量是1份,就是126÷45=2.8(两),很快能算出其它杯子重量是2.8×9=25.2(两),2.8×8=22.4(两),2.8×7=19.6(两)……
宝云命人拿秤一称,果然不错。
四、算花灯
在算出桌子周长、金杯重量后,众才女在女主人卞宝云的带领下,在一片音乐声中,来到后花园小鳌山,观赏彩灯。只见三面串连大楼二十七间,南面一带是低廊,楼上楼下都挂着灯球,各种花样,五色鲜明,光华灿烂,宛如繁星,高低疏密,接接连连,令人应接不暇。
卞宝云说:“楼上的灯有两种:一种上有3个大球,下缀6个小球,大小球9个为一盏;另一种上有3个大球,下缀18个小球,大小求21个为1盏;大球共396个,小球共1440个。楼下的灯也分两种:一种是上有1个大球,下缀2个小球;另一种是上有1个大球,下缀4个小球。大球共360个,小球共1200个。你们知道楼上、楼下不同型号球灯各有多少盏吗?”
有的才女说:“我们一边看,一边数,自然知道有多少盏灯了。”
米兰芬说:“我看可以算出来,用解‘鸡兔同笼’的方法解。以楼下灯为例:将小灯球数1200折半得600,减去大灯球数360,即得缀四个小灯球的灯数为240,用360减240得120,即得缀二个小灯球的灯数为120。
接着,大伙又让米兰芬算出了楼上的两种灯的盏数。卞宝云叫仆人拿出做灯的清单,发现大家算的丝毫不差。
其实“鸡兔问题”源于《孙子算经》。据说编写《孙子算经》的孙子,年轻时到一位朋友家中去作客,看到朋友家养了不少鸡、兔,随口问道:“您家养了多少只鸡和兔?”朋友回答说:“鸡、兔共35只,脚数共94只,请先生算一下,鸡、兔各有多少只?”孙子听了很感兴趣,几经思考,终于找出了答案。
孙子的解法是,先假定让鸡“金鸡独立”(一只脚着地),兔“玉兔拜月”(前脚抬起,后面两只脚着地),就是说鸡和兔各砍去脚数的一半,即它们的总脚数只有94÷2=47(只),这时鸡的头数和脚数相等,而每头兔和脚数相差1。于是现在总头数与总脚数相差47-35=12(只)。显然,这12就是兔的只数。因此鸡是35-12=23(只)。
你们米兰芬解法的算理吗?能算出楼上两种灯各有多少盏灯吗?如果你能正确算出来,你一定是一个才子或者才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