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不等式为什么说明不存在隐变量

1个回答

  • 贝尔不等式经过实验后否定的是“现实的非定域性”.——这一结论背后的“意味”是惊人的!

    1965年,贝尔(John Bell)发明了实验方法测试定域性隐变量理论的正确性,并从中推导出一个不等式(贝尔不等式)——这个不等式因为只基于实验测定量,所以不必依赖任何特定理论.之后,人们发现贝尔定理(即贝尔不等式)的意义并不止于贝尔本人原先的预料,而且还意味着:无论隐变量是否存在(也就是说,即使现实是不确定的,即当现实是弱客观性时),如果贝尔不等式不成立,则意味着现实的非定域性.于是,随后出现大量实验对贝尔不等式进行测试,而结果表明贝尔不等式总是不成立的.由此证明:如果现实存在,那么这个现实不可能是定域性的.

    定域因果(local causality)原则,或简称为定域性(locality)原则,是爱因斯坦最坚信的原则之一.事实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物理学家仍然信守这个原则.定域性原则规定:任何物理效应(physical effect)都不可能以大于光速的速度传递.

    除定域性原则外,另一个被普遍坚信的原则是客观现实(objective reality)原则.客观现实原则是指:无论被观察与否,同样存在着一个现实.

    爱因斯坦不承认现实是非定域的(nonlocal)或不确定的(indefinite).1935年,爱因斯坦与Podolsky及Rosen联合发表了著名的EPR论文,试图利用一个思想实验来表明,因为量子力学不能描述现实的定域性(local)及确定性(definite),所以是不完备的.

    但贝尔不等式实验及随后的大量实验证明了现实的非定域性.